颅底位于头颅与面部、五官(眼、耳、喉和口腔)和颈部之间,其解剖位置深在,结构复杂,包含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颅底病变包括肿瘤、外伤、炎性反应、血管和先天畸形等,颅底肿瘤常侵犯邻近结构,伴随颅底骨质结构的破坏,可同时向颅内或颅外扩展,形成颅内外沟通病变,处理复杂且困难;因其治疗不仅要妥善切除病变,确切保护神经功能,还要可靠重建颅底以避免脑脊液漏,甚至还需要外观整形,其治疗涉及神经外科、五官科、眼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头颈外科和肿瘤外科等多个学科,属于所有这些学科的交叉学科。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就在国内率先开展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听神经瘤、颅底脑膜瘤、垂体瘤等,7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垂体瘤经蝶手术,80年代中期开始颅底外科的解剖研究,成立颅底外科实验室,临床手术治疗随之进一步发展,至90年代已全面开展颅底外科的应用解剖研究、教学培训和临床治疗;运用全部颅底手术入路(包括颅底内镜)处理几乎所有颅底病变,并着重于颅内外沟通肿瘤的手术治疗和颅底重建的方法,年均颅底肿瘤手术量达3000余台。在大量临床手术的基础上,进行颅底显微应用解剖、颅底手术入路的研究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获得各级基金多项,年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SCI论文4-6篇,多次荣获国家级、部级和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其中有“扩大前颅底硬膜外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5);“后外侧枕下入路治疗枕大孔前缘和下斜坡病变”获上海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1997);“中颅窝硬膜外手术入路设计”获上海市创造发明杯奖(1997);“扩大中颅底硬膜外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解剖与应用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有关硬膜外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用于岩斜部脑膜瘤微创治疗的幕上下联合锁孔手术入路,肿瘤全切率和并发症率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论文,发表于神经外科国际权威期刊《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这一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广泛引用和应用,获 “上海医学进步奖”二等奖(2011)。结合上述成果同时开展颅底外科的教学和推广工作,自1998年以来举办“中国颅底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应用解剖讲习班”46届,历时20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颅底外科医师1500余人。2001年开始举办全国脑窥镜辅助显微外科学习班,目前已举办17届,培训医师逾600人。日常培训青年医师显微外科技术、颅底手术入路、内镜下解剖,并开展颅底的应用解剖研究。
1996年我科开始神经内镜技术应用研究,为国内最早应用神经内镜技术的科室之一。从2000年起开展运用内镜技术治疗脑室内肿瘤,包括脑室内肿瘤活检术、脑室内各类囊肿切除,三脑室造瘘等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脑积水等。自2001年起应用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技术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以及将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技术、内镜锁孔辅助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理想的效果。2002年正式成立“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中心(EAMNS)”,自2008年以来,重点开展神经内镜鞘外技术(Extra-endoscope)和颅底内镜技术,已成功开展大型复杂垂体瘤、大型颅底脊索瘤、颅咽管瘤及前颅底脑膜瘤的内镜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拥有全部颅底外科所需的设备;包括神经导航系统5台、颅底内镜5台、脑室镜2台、8通道以上电生理监护设备3台、高速微型磨钻系统8套、术中超声2台、复合手术室1个、3.0术中MRI1台。颅底外科亚专科拥有颅底外科实验室和显微外科实验室,随着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发展,为更好处理颅底病变,现已构建垂体瘤和听神经瘤两个MDT团队,颅底外科的多学科合作也在不断进行中。近5年来实施多组颅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的桥小脑角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神经功能保护,以听神经瘤为例,结合内听道磨开和包括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耳蜗电位监测等在内的电生理全程监测已达到3-4CM的肿瘤全切除,面神经功能保留已达70%以上(HB分级1-2级)。巨大听神经瘤(4CM以上)面神经功能保留已达60%以上(HB分级1-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