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亚专科 > 文献荟萃 > 文章正文
重症心脏超声识别左室容量过负荷在脱机导致肺水肿中的关键作用
作者:杨磊 2020.09.23



研究背景

  • 长时间有创机械通气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因此尽快让患者脱机非常必要。然而,目前的研究认为机械通气脱机失败率在26%到42%之间。

  • 自主呼吸试验(SBT)作为脱机前呼吸功能锻炼方法,使胸内压从正变成负压,增加了心脏负荷,使左心室(LV)充盈压增加,可能导致肺水肿。

  • 脱机导致肺水肿(WIPO)是导致脱机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患有潜在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肥胖的高危患者。

  • 本研究旨在评估重症超声心动图(CCE)对WIPO高危患者SBT诱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准确评估能力,及其对WIPO导致SBT失败后的治疗指导价值。


研究方法

  • 纳入标准:

    (1)有创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2)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和/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心力衰竭病史;(3)符合进行SBT的条件。

  • 排除标准:

    (1) 非窦性心律;(2)严重的二尖瓣疾病;(3)二尖瓣置换或修复;(4)气管造口术或超声评估成像质量不佳。

  • SBT

    压力支持下,T管进行30分钟的SBT。
    WIPO通过胸部X光或肺超声证实。
    SBT失败患者,重新连接到呼吸机上,并根据临床表现和CCE结果对治疗进行调整:利尿剂(E波速度增加和/或液体正平衡反映出左室负荷过大),血管扩张剂包括硝酸盐(高血压、左室超负荷、左室局部缺血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异常)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伴充盈压升高、二尖瓣返流加重)或β受体阻滞剂(肥厚型心肌病,用连续波多普勒测量动态阻塞>30 mmHg)。左室充盈压升高是由于存在II级或III级舒张功能障碍。
    每天对患者进行脱机评估,在满足脱机标准后进行新的SBT;当SBT成功时,拔出插管。
    拔管失败定义为拔管后48小时内需要重新插管。

  • 重症心脏超声

    在所有患者中,在SBT前和结束时进行CCE检查。并且在随后的脱机试验中重复这个检查。再次插管的患者插管前也需要进行CCE检查,以确定拔管失败原因是否来自心脏功能障碍;并记录相关参数。                                 



研究结果 

图1:

  •  2852名进入本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中,最59名患者(39名男性;中位年龄62岁[52-73];SAPS2:38.5[30-53];SOFA:6[4-9])进入本研究;

  • 47例患者成功实施SBT并随后拔管,其余12例(20%)出现WIPO,并给予持续机械通气。47例拔管患者中有4例(8.5%)在计划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脱机失败,但没有一例是心脏源性的。

  • 在12名因WIPO导致第一次SBT失败的患者中,有两名在随后的脱机试验前死亡。其余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第二次SBT,成功拔管,无需再次插管,直至ICU出院

表1:

  • 与未通过SBT的患者相比,通过SBT并拔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液体平衡为(-2326ml[-3715/+863]vs+146ml[-2654/+4434]:p=0.047),与入院相比体重下降(−2.5kg[-4.8/-1.0]vs.+0.75kg[-2.95/+5.6]:p=0.02)。


表2:

  • 与正压通气相比,在SBT期间,E波最大流速显著增加(95 cm/s[75–115]vs85 cm/s[61–100]:p<0.001),E波减速时间缩短(128ms[89–163]vs147ms[109–206]:p<0.001),E/E'比值和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增加。
  • 在正压通气条件下,SBT失败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E波最大速度(101cm/s[84–144]vs83cm/s[62–91]:p=0.046),E/a比率增加(1.7[1.3–2.4]vs.0.9[0.7–1.1]:p=0.001),较短的E波减速时间(107ms[94–129]vs.173ms[128–213]:p=0.002)和较高的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3.39m/s[2.86–3.78]vs.2.87m/s[2.53–3.05]:p=0.047),而基线左室射血分数往往较低(24%[18–36]对35%[26–40]:p=0.083)。
  • 在SBT期间,CCE参数的变化在未通过脱机试验的患者中更为显著:E波最大速度(122 cm/s[92–159]vs.93 cm/s[74–109]:p=0.017)和E/A比率(2.1[1.2–3.6]vs0.9[0.8–1.4]:p=0.001)的增加更显著,E波减速时间大大缩短(85ms[72–125]vs147ms[103–175]:p=0.004)。


表3:

  • 首次SBT失败后,根据CEE结果,10名患者中有9名服用利尿剂,4名患者接受ACE抑制剂,1名患者接受硝酸盐治疗,1名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左室流出道动态梗阻,并伴有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所致的大量偏心性二尖瓣反流。

  • 在两次脱机试验中,在第二次SBT前,正压通气状态下,E波最大速度和E/E'比值显著低于第一次SBT前(84 cm/s[67–127]vs.102 cm/s[85–149]:p=0.017和7.3[5.0–10.4]vs.8.9[5.9–13.1]:p=0.028)。

  • 在第二次SBT期间,最大E波速度、E/A和E/E′比低于第一次脱机试验期间(分别为100 cm/s[85–122]vs.122 cm/s[93–168]:p=0.009;1.5[0.9–2.3]vs.2.5[1.1–3.6]:p=0.009;7.7[6.2–9.9]vs.9.3[7.5–12.6]:p=0.047),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较低(2.90[2.69–3.37]vs.3.67[3.00–4.18]:p=0.068)。

结论
WIPO导致的SBT失败与左室容量过负荷有关,包括二尖瓣反流的恶化或发展,与液体过度正平衡有关;CCE监测SBT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指导WIPO高危患者的脱机。

阅读体会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当中,拔管失败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标准的SBT往往被大家忽略,二次插管大大增加了临床的救治难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预后。目前拔管前的液体管理已经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但是如何去客观评估存在难点,本研究使用CCE指导临床脱机拔管,主要体现在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肺功能的监测以及治疗,并证实了该策略是成功的,应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