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D: 32995159
研究背景
既往研究提示,对心跳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的患者行头颅CT扫描,根据CT影像计算脑灰质白质比(gray-white-matter ratio, GWR) ,对昏迷状态和死亡率有一定提示作用。
研究方法
该研究针对2004-2016年间在中国台湾地区一家单一临床中心收治的18岁以上的非创伤性院外心跳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入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至少为20分钟。
入组患者的排除标准有: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未行头颅CT扫描的;合并颅内出血的;极高龄老年患者;合并脑肿瘤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等。测量入组患者双侧壳核、尾状核、内囊后肢、胼胝体、大脑内侧皮质、大脑内侧白质区域CT密度的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观察终点是患者是否出院和出院时脑功能分级(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 CPC)。
研究结果
共计入组228例患者,平均年龄65.8岁,男性占59.2%。106例患者顺利出院(46.5%),40例(17.2%)脑功能分级CPC为1-2级,预后良好。出院病人的GWR值显著高于未出院组(基底节区:1.239 vs. 1.199, p < 0.001)。脑功能分级良好的病人GWR值也高于脑功能较差的出院患者(基底节区:1.243 vs. 1.208, p = 0.010)。受试者特征曲线证实了GWR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图1 研究路线图
图2 入组病例的临床特征
图3 各组病例GWR值比较
图4 预测患者死亡率的受试者特征曲线
图5 预测患者出院时脑功能分级较差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讨论和阅读体会
心跳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行头颅CT检查计算GWR值,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和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由于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仅入组24小时内行CT扫描的患者,存在一定偏倚。同时单一中心研究,病例数较少,需要更大样本的验证。
编译者简介 蔡圣咏,博士,住院医师。师从神经外科毛颖教授,目前从事胶质瘤临床和基础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