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病人与设置
45个ICU单元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对象是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入院的患者,收集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原因、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II、ICU住院时间(LOS)和临床转归(ICU出院时死亡或存活)。
判断死亡的模式包括:脑死亡,不复苏(DNR)指令或心肺复苏失败。
研究人群和记录变量
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收集了额外信息包括:合并症、McCabe和Knaus评分、SOFA评分、器官衰竭(SOFA评分≥3)、发生CA时正在进行的治疗,先前存在的治疗限制(除DNR顺序外),CA前最后记录的生命指征参数。如果患者在ICU中经历多次CA,则只考虑第一个。
记录的CA时的特征包括:发生CA时ICU工作量和床位使用率、发生时间、发生情况、首次记录的心律情况包括:心室颤动(VF)或心动过速(VT)、心脏停搏、无脉搏电活动(PEA)、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肾上腺素注射时间、心肺复苏的持续时间、心肺复苏期间实施的监测和干预措施、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完成的检查、明确的CA病因、为控制CA预后而实施的后续治疗。
按照惯例,ROSC被定义为出现至少持续20分钟并有可识别的脉搏。
在ICU出院当时、出院和6个月时评估并记录患者的预后(包括幸存者的生存率和功能状态预后)。使用大脑功能量表(CPC)评估功能状态,得分为1或2表示功能恢复良好。
研究结果
31399例住院患者,其中677例(2.16%)在重症监护室至少有一次心脏骤停并进行积极复苏,468例患者经过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其中163例患者顺利转出ICU,146例患者顺利出院,六个月存活125例患者,其中无或中度功能性后遗症118例(图1)。
677例心肺复苏患者,入院原因为内科587例(87%),急症手术61例(9%),计划手术29例(4%)。入院后发生CA平均[IQR]时间为1[0–3]天。
发生CA时,循环衰竭337例(50%),呼吸衰竭237例(35%),神经系统衰竭225例(33%),肾脏衰竭194例(29%),血液系统衰竭66例(10%),肝脏衰竭27例(4%)。141名(21%)的患者没有任何脏器衰竭,193(29%)的患者有一个脏器,185(27%)两个脏器,158(23%)三个或以上脏器功能衰竭。
发生CA时,ICU入住率为92[80–100]%。在483例(71%)的病例中,CA发生时临床工作量为普通,136例(20%)的病例中,CA发生时工作量评估为较大。CA发生在夜间或周末的病例456例(67%)。
大于20min的ROSC的478例患者中,182例(38%)在CA后24小时内死亡,133例(28%)在24小时后在ICU中死亡。在这315例患者中,182例患者在第一次CA后受到治疗限制,121例患者在再一次CA发生时心肺复苏后死亡,11例患者被宣布脑死亡(1名患者的数据缺失)。
在163例成功转出ICU的患者中,17例在病房死亡,19例在CA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
在ICU出院时,20例CPC 3或4的患者中,8例患者(ICU LOS 30[22-45]天)在6个月内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状态,5例患者死亡,7名患者(ICU LOS 53[37–70]天)保持稳定。
表1:CA时研究人群的特征
图2:每日CA事件中,心律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心肺复苏结果的分布情况
表2:677例ICU内CA和CPR患者ROSC≥20min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讨论
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是,意外CA进行心肺复苏在ICU仍然是一种罕见事件(约占31399例入院患者的2%),但只有六分之一的患者在6个月后存活且功能状态良好。
多因素分析中,ROSC≥20min(即刻疗效结局),6个月生存率良好功能状态(长期转归)与CA是否是可电击的心律,与生命维持装置,心肺复苏≤5分钟有关。其他方面,持续的镇静,CA时SOFA≤2,以及没有致命或严重致残的既往疾病与长期预后相关。
在CA事件发生时,半数患者有多个器官衰竭(循环、呼吸、神经、肾脏、血液、肝脏,频率逐渐降低),导致CA的结果恶化。
在超过一半的病例中,CA发生在已知的危险情况下,其中气管插管、透析、病人侧翻护理和院内转运是最常见的。从CA事件发生来看,已确定的CA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基础情况有关,缺氧、代谢紊乱、低血容量、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常见,也与正在进行的维持生命的干预措施有关(98例患者报告101例不良事件)。
ICU出院时,143/163(88%)CA幸存者功能状态良好(cpc1或cpc2)。在20名CPC评分≥3分的患者中,8人后来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状态。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