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学者发起了一项代号为SPICE III的临床试验,研究针对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来探讨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在不同人群中疗效差异,研究结论发表在2021年的Intensive Care Medicine上。
https://doi.org/10.1007/s00134-021-06356-8
研究目的
该研究是SPICE III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结果。研究目的旨在评价同常规护理相比,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治疗效果和潜在的疗效差异,并根据年龄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分层来确定具有较高的90天死亡率或较低的90天死亡率的亚组人群。
研究方法
对3904名成年重症患者进行贝叶斯分析,这些患者预期的机械通气时间> 24小时并参加了SPICE III临床试验。研究的首要终点指标为90天全因死亡率。次要重点指标包括随机分组28天后患者的存活时间、清醒无谵妄天数和脱机天数。
研究结果
研究使用贝叶斯分析模型根据年龄和聚类分析(基于12个基线特征)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估。与≥65岁的常规护理患者相比,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与较低的90天死亡率相关([OR]为0.83 [95%可信区间0.68-1.00])。相反,≤65岁的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可能性为98.5%(OR 1.26 [95%可信区间 1.02–1.56]。研究还对患者是否行手术治疗进行聚类分析:手术治疗组包括976例患者,非手术组包括2346例患者。手术治疗组患者右美托咪定受益的可能性更大(OR 0.86 [95%CrI 0.65–1.14])。研究还观察到年轻非手术患者90天死亡率增加的可能性很高。
表1 纳入患者的基线信息
表2 研究的首要和次要重点指标的分析结果
图1 同年龄相关的治疗疗效的异质性
图2 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和右美托咪定治疗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
图3 年龄、聚类分析分层、右美托咪定治疗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
研究结论
在危重症的机械通气患者中,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的老年患者,无论手术组或非手术组都出现了90天死亡率的降低。相反,在非手术组的年轻患者中观察到90天死亡率增加。
个人体会
SPICE III研究是镇静治疗领域中规模较大的临床试验,研究在8个国家的74个ICU中开展,受试者几乎全部完成了90天的研究随访。研究发现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早期镇静可降低65岁以上患者的90天死亡率。相反,研究还观察到年轻非手术患者90天死亡率增加的可能性很高,并且随着APACHE II评分的增加而增加。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中位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聚类分析的研究结论表明其他因素,例如镇静药物相互作用或神经内分泌反应可能是治疗疗效出现异质性的原因。因此,在老年人群和手术人群中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似乎是安全有效的。然而,在年轻的非手术患者中使用右美似乎是没有必要的。
尽管年龄会对右美托咪定的药代动力学和治疗疗效产生影响。但既往的临床试验从未评估与年龄相关的右美镇静治疗疗效和死亡率的差异。在SLEAP临床试验中,亚组分析显示与非手术患者相比,例行的镇静治疗撤离对手术/创伤患者有益。但是,该研究未评估年龄相关的治疗疗效差异。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献的研究结论不宜在研究人群之外推广,尤其不应该推广到所有重症患者。聚类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选择偏倚,治疗疗效的异质性可能存在于不同的未分析亚组中。由于存在这些局限性,因此该研究的发现只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分层提供统计基础和理论依据。潜在影响的机制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阐明治疗疗效差异的根本机制。
译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