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2021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学习班在华山医院成功举办
2021.10.22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1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学习班,作为CSNO年会学术周的活动之一,于2021 年 10 月 18 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成功举办。本学习班是一个旨在利用术前多模态影像,通过专业软件对颅脑肿瘤进行术前功能定位和模拟手术规划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术前多模态影像的融合、靶区勾画、重要结构的三维重建、白质纤维束追踪以及脑功能区的定位等技术。


大会主席致辞




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吴劲松教授致辞讲话。吴教授表示,现如今,神经导航设备已经是术前计划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为了更好的推动术前计划制定和手术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导航设备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筹办了本次学习班活动。学习班包含理论授课与操作培训两部分,希望大家能够利用本次机会,全面、深入地学习实操的过程与每一个技术细节。


学习内容


首先,上海脑智院研究员张寒教授带来题为《功能磁共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的精彩讲座。讲座从fMRI原理、fMRI成像、分析方法、软件介绍和手术规划五个方面详细展开,最后张教授总结出fMRI发展趋势将体现在“全栈”(full-stack)、高分辨率,高精度分析、个体化、人工智能赋能及多模态术前综合评估几个方面,同时洞察出多模态脑功能定位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除运动外,其他高级脑区如语言定位有待研究,以及静息态功能连接本质上的意义仍不清楚。并对多模态脑功能定位进行了前景展望:建立图谱构建个体化定位后,通过介观、非人灵长类基础研究和未来计算方法的创新来优化人类的个体化定位。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路俊锋医生带来题为《多模态脑功能定位技术辅助下的语言区肿瘤切除》的精彩讲座。路博士由大脑语言功能区保护的挑战切入,介绍了DTI等先进的脑功能定位技术手段,从围手术期脑功能定位和刺激系统的临床应用、术中电刺激语言皮层图谱的绘制和语言通路研究三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华山医院近年来在大脑语言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得出四项有关语言功能区定位的重要结论:中央前回腹侧在语言输出回路中起重要作用;颞上回后部和三角部是语义/词汇理解的重要区域;跨语言的大脑语言分布模式是一致的;上纵束终末端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语言区定位方法。


讲座后,路俊锋医生及磁共振工程师带领学员参观了解多模态神经影像采集流程。通过精彩的讲解和生动的图片,学员们充分领略了多模态神经影像采集在术中的高效和便捷,并对这一前沿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理论授课之后就是实际操作的培训。首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衍博士为大家讲解《基本术前计划制定》。刘博士从读取数据、图像融合、靶区勾画、解剖自动分割与三维重建五部分展开详细的讲解,使与会学员清晰地了解了如何将多模态技术应用到术前计划制定中,令大家获益匪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章捷博士随后进行了《大脑白质纤维通路重建的讲解》的精彩讲解。章博士结合二维、三维语言双通路模型及临床影像学成像,生动展示了常用的纤维传导通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泽昊博士向大家展示了多模态重建技术的的实际操作技巧。借助前沿设备,结合病例图像,赵博士分享的实操心得使在场学员们在接下来的实操中更加得心应手。


全体学员对大脑白质纤维通路重建进行了操作练习,同时进行了Magic Leap——Mixed Reality混合显示技术体验。


总结环节




课后,讲师们为全体学员答疑解惑,与学员们一起对比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专家授课,结合学员实际操作及手术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本次学习班令每位学员都能够亲身体验前沿技术,真正掌握颅脑占位手术的多模态术前计划制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