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山医院脑血管病复合手术室年手术量超过200例,治疗病例绝大部分为高难度、复杂脑血管病,如巨大的复杂脑动脉瘤、高分级的脑动静脉畸形、复杂的脑脊髓动静脉瘘、重型颅脑外伤等,总体预后优良率90%以上,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血管介入、开颅手术……多项技术可否在一间手术室内“一站式解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合手术室内,利用复合手术技术,突破实现多重技术有效联合,简化了异常复杂的手术,由此降低手术创伤。记者近日获悉,全新手术室设置,同时升级了临床复合手术理念,即不再是简单利用介入栓塞来减少手术出血,有效建立外科手术、介入技术之间的互补,减少患者反复就医所带来的身心痛苦。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毛颖教授介绍:所谓复合手术,通常是指在实时影像学的指引下,采用介入技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与血管相关的复杂脑疾病,以此减少创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整体疗效。在华山医院,脑功能影像导航、脑血流动力学评估、脑电监护充分整合于一体的神经外科安全手术平台,确保一期微创切除复杂脑部病变之时,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复
-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徐荣教授和汤海亮博士带来的: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欢迎阅读、分享!病史简介患者女性,7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一年余”入院。既往史无特殊。神经系统查体示左侧视力0.5,左眼视野缺损,其他颅神经检查无异常。术前MRI检查示:左侧蝶骨嵴脑膜瘤(小翼型)。术前影像学检查1. 头颅MRI平扫(T1WI):2. 头颅MRI平扫(T2WI):3. 头颅MRI平扫(T1 Flair):4. 头颅MRI增强(T1增强):5. 头颅CTA:左侧大脑中动脉移位。手术情况1. 开颅:采用经典的左侧翼点开颅入路。2. 肿瘤暴露&切除:先铲除肿瘤基底(位于蝶骨嵴),再分块切除肿瘤。3. 肿瘤切除:肿瘤负荷减少后,可见下方动眼神经,和被肿瘤包裹的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予以小心分离和保护。4. 肿瘤切除:继续减少肿瘤体积后,可见左侧的视神经,和被肿瘤包裹的大脑前动脉(ACA),予以仔细分离和保护。5. 肿瘤切除:肿瘤大部切除后,处理远端被肿瘤完全包绕的大
-
杨德泰教授,医学泰斗,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神经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亦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经蝶显微手术的开山鼻祖。在杨德泰教授逝世5周年之际,特撰此文追思前辈;同时,也让我们迎着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建科70周年的到来,学史增信,薪火相传,开创奋进。注:特别感谢李士其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不仅提供了鲜活回忆,也对部分内容做了把关斧正;文末引用了李士其教授、鲍伟民教授、赵曜教授、王镛斐教授和杨伯捷教授五年前对杨德泰教授的缅怀之辞,在此一并感谢。杨德泰教授,江苏省镇江市人,1926年生。1951年毕业于国立江苏医学院(今南京医科大学)本科。1953年起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先后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和科室副主任等职务,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及带教研究生工作。2017年2月15日,杨德泰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1岁。新中国神外的先行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独立的神经外科。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外科医学中的主要分
-
史玉泉教授史玉泉教授是我国神经外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几十年来,史教授行医、执教、从事科学研究,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将新中国的神经外科推向世界医学界之巅。1950年史玉泉医师在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担任普外科主治医师时,在神经内科专家张沅昌教授帮助下,作为沈克非教授的助手,参与完成新中国第一例脑肿瘤切除手术。1952年和朱祯卿医师一起创立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华山医院前身)神经外科。史玉泉教授曾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浸透史教授的全部心血和智慧。史教授艰苦创业的精神、高超精湛的医术、极端负责的态度以及甘为人梯的品德,是医务工作者的学习楷模。回顾史教授辛勤耕耘、勇于开拓和创新的一生,令后辈充满敬意。【特别推荐:《史玉泉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录播视频,详见文末,欢迎观看。】史玉泉于1919年6月出生在浙江余姚。1932年小学毕业进入上海的一所私立教会中学,1938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当时学校指定外科黄家驷医师为史玉泉
-
神经介入大医生访谈专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冷冰教授-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命题”01专家简介TITTLE冷冰 教授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TCCF,硬脑膜动静脉瘤,缺血性血管性疾病,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02访谈内容TITTLES
冷冰教授访谈 语音版
专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冷冰教授-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命题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主持人-范超凡首先请问冷老师,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方式有哪些呢?冷冰 教授
目前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评估方式,分如下几种,第一个叫客观指标,通过影像学的检查,会发现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这三个指标是属于客观指标。那么至于说什么大小的动脉瘤?什么位置的动脉瘤?什么形态的动脉瘤需要治疗,我们后面会谈到。那么对于未破裂动脉瘤进行评估的方式,我们是不是要进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