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亚专科 > 文献荟萃 > 文章正文
新领域的应用:LVIS jr Y型支架辅助栓塞宽颈的分叉部动脉瘤
2020.07.02

宽颈的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依然是棘手问题,而常规治疗方法依然存在着不足。LVIS Jr Y支架应用于单中心注册的未破裂宽颈分叉部动脉瘤患者,本文回顾性评估手术成功率、与治疗相关的发病率、临床和血管造影的结果。





研究背景

宽颈的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依然是棘手问题,而常规治疗方法依然存在着不足。LVIS Jr Y型支架技术用于治疗宽颈的分叉部动脉瘤的报道并不多。作者于2018年8月30日在《J NeuroIntervent Surg》杂志上报道了采用LVIS Jr Y型支架治疗未破裂宽颈的分叉部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同时,长期随访的结果也比较理想。


研究方法

LVIS Jr Y支架应用于单中心注册的未破裂宽颈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同时回顾性评估手术成功率、与治疗相关的发病率、临床和血管造影的结果。


研究结果

表1. 患者和动脉瘤的基线特征以及即刻和随访的结果

AComA:前交通动脉;BA:基底动脉;HH,Hunt-Hess分级;ICA:颈内动脉;MCA:大脑中动脉;mRS:改良Rankin分级;NA,失随访;VB:椎基底动脉


 在本组中,

采用LVIS Jr Y支架治疗了21例患者(平均年龄60±8.9年;男:女=6:15)共有21个动脉瘤:9个基底动脉、6个前交通动脉、4个大脑中动脉、1个颈内动脉和1个椎基底开窗动脉瘤,治疗均获得成功。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出现在一例mRS评分为2分的患者中,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15例(71.4%)动脉瘤完全闭塞、6例(28.6%)瘤颈残留。21例患者均有良好的预后(mRS评分0-2),平均随访12个月(6-27个月)。其中,20例患者mRS评分为0分,1例患者mRS评分为2分。18例(85.7%)患者的随访影像学时间平均为11个月(6-18个月)。


结果:所有动脉瘤完全不显影。

结论

LVIS Jr Y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的分叉部动脉瘤是可行和安全的,随访结果良好。

图1

患者,60岁,基底动脉尖未破裂的宽颈动脉瘤。(A)椎动脉正位造影。(B)右侧大脑后动脉至基底动脉首个支架置入图像。弯箭头表示支架显影导线远端,黑色箭头表示支架远端标记。(C)首个支架放置后,支架微导管重新顺着支架的输送导丝(弯曲箭头)前进。直箭头显示支架输送微导管的远端标记。(D)移除支架输送导丝后,使用0.014inch的微导丝穿过第一个支架的网孔超选进入左侧的大脑后动脉。(E)第二枚支架释放后形成Y型支架结构。(F)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第二个支架在交叉点几乎完全打开的(白色箭头)。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颖影组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春雷编译,上海长海医院赵开军副教授审校,《神经介入资讯》主编、上海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


【Ref:Park KY, et al. J NeuroIntervent Surg 2018;0:1–5. doi:10.1136/neurintsurg-2018-0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