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尼卡地平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用的静脉降压药物,但成本较高。本研究California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着手研究尽早口服降压药是否可以在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情况下降低住院成本。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4月的Neurocritical Care杂志上。
DOI:10.1007/s12028-020-00951-1
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自发性脑出血(ICH)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血肿扩大、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LOS)较长、更高住院费用的独立预测因子。静脉使用尼卡地平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将收缩压(SBP)快速降低至140 mmHg以下。但静脉使用尼卡地平通常需要在ICU中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而且成本高昂,是神经ICU中使用的最昂贵的药物之一。此外,先前研究表明,伴耐药性高血压的ICH患者需要更多的医疗干预措施和更长的LOS。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尽早开始口服降压药可以减少静脉尼卡地平使用量、降低ICU 的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本研究目的是探索早期服用口服降压药对高血压ICH患者是否具有成本效益。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收纳了California大学医学中心2013.1.1~2017.12.31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排除标准为:不插管/不复苏的患者;初始SBP<180mmhg的患者;尼卡地平使用时间<2h的患者。根据患者在进入急诊24小时内是否启动口服降压药治疗将纳入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根据INTERACT和INTERACT2试验的结果,本研究对高血压ICH患者的SBP管理目标是<140 mmHg。SBP> 140 mmHg的患者最初接受尼卡地平静脉静脉输注,剂量为2.5-15 mg / h,随后逐渐过渡为口服降压药。常用的口服降压药是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或苯那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利尿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或卡维地洛,中枢α激动剂克洛定和血管扩张剂肼苯哒嗪。由于氢氯噻嗪有加重低钠血症和脑水肿的风险,因此很少用于高血压ICH患者。
研究结果
本研究初始纳入604例患者,排除了438例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最终纳入166例患者,其中90例患者在进入急诊后24h内接受口服降压药治疗,为研究组;76例患者在24h后接受口服降压药治疗,为对照组(图1)。
图1:研究流程图
在进行基线对比时发现,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7.5 vs 15.5, p<0.001),ICH评分更低(1 vs 1.5, p<0.001),GCS评分更高(15 vs 13, p<0.001),提示研究组患者病情更轻。另外,对照组患者发生吞咽困难或留置胃管的比例更高(56.6% vs 28.9%, p<0.001),这也会延误口服降压药的使用(图2)。
图2:基线水平比较,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ICH评分更低、GCS评分更高,提示病情更轻
在比较尼卡地平使用情况时发现:早期口服降压药和尼卡地平用量减少(55.5 ± 60.1 vs 121.6±141.3 h, p<0.001)、尼卡地平使用费用降低($14,207 vs $29,299, p < 0.001)、机械通气比例下降(26.7% vs 50.0%, p=0.002)、ICU住院天数下降(中位数 2 vs 5 天, p<0.001)和住院费用下降($24,564 vs $47,366, p<0.001)相关,也和出院时更好的功能预后(42.2% vs 17.1%, p<0.001)相关。
快速降压治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但对两组的肌酐水平和AKI发生比例进行比较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此外,两组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出院时口服降压药种类比较也未见统计学差异(图3)。
图3:研究组和治疗组成本和预后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尼卡地平使用时间及用量、通气支持比例、LOS和住院成本显著减少,但肾功能等预后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为了解决两组之间初始NIHSS、GCS和ICH评分不平衡的问题,本研究进一步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现口服降压药的早期启动与尼卡地平输注持续时间减少(p = 0.002)、尼卡地平费用降低(p = 0.007)、ICU 住院天数减少(p = 0.004)和住院费用降低(p = 0.007)相关。与通气支持、死亡率(6.7%vs 13.2%,p = 0.789)等不相关(图4)。
图4:根据入院时间对两组进行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尽早启动口服降压药治疗能够降低尼卡地平使用成本、住院费用、ICU住院天数,出院时的功能预后更佳。
讨论
高血压是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长和就诊成本高的最强预测指标。目前在临床上在静脉降压的同时尽早启动口服降压药的顾虑在于:BP的快速降低导致低灌注,多种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AKI。但INTERACT2和ATACH-2试验表明,将SBP快速降低至140mhg以下是安全的。在这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中,强化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严重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低血压的发生率都非常低(INTERACT2为0.5%vs 0.6%,而ATACH-2试验为1.2%vs 0.6%)。但是,在ATACH-2试验发现,强化治疗组的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9.0%vs 4.0%,p = 0.002)。因此,本研究也对比了两组之间的肾功能,发现早期和晚期口服降压组之间的AKI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的出院时血压控制都非常好,低血压发生率非常低(0% vs 1.3%),对照组只有1例患者发生低血压(86/52 mmHg)。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其次,该研究仅纳入了初始SBP> 180 mmHg的患者,所以该结果仅适用于重度高血压患者。第三,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不足以识别所有潜在的混杂因素。第四,本研究没有90天的结果数据,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的进一步研究。最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基本不平衡,仍需要通过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论
在伴随重度高血压(SBP>180mmhg)的ICH患者中,尽早启动口服降压药治疗是安全的,并可以显着减少尼卡地平的输注量、ICU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
个人体会
脑出血的患者常常伴随高血压,INTERACT2和ATACH-2研究证实了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能够改善生存预后,但疾病早期临床一般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除了因为静脉药物起效更快外,静脉用药的可控性也优于口服药物。本研究初步证实了早期启动口服降压药能够降低成本、减少住院天数,这为临床上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但仍需更高质量证据的研究进一步支持。
译者简介:
宋捷,神经内科硕士。
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目前就职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ICU,在胡锦教授的带领下从事神经重症、颅脑创伤和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