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亚专科 > 文献荟萃 > 文章正文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和插管部位的关系
作者:段山山 2020.04.10

来自法国Bichat-Claude Bernard University Hospital的 Jean-François Timsit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和插管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2月的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

DOI: 10.1097/CCM.0000000000004270


01


研究背景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经验性治疗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和当地医疗机构病原学的流行病学情况,但目前很少将置管的部位考虑在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要常规覆盖阳性菌,特定情况下需要覆盖阴性菌。不同部位插管导致的感染,致病菌是否不同,经验性治疗是否需要考虑插管部位,既往很少研究涉及这些问题,本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0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主要纳入2006至2014年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动脉置管超过48小时的患者。插管部位分为股部和非股部(femoral vs nonfemoral)。导管相关感染定义为,1.拔管前或拔管后48h,1次或1次以上血培养阳性,2.导管或插管部位培养出相同的细菌,或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差超过2h,3.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菌血症。定植的定义为,导管尖端定量细菌培养超过1000菌落形成单位/毫升。


03


研究结果


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和定植中,微生物分布在股部和非股部存在着显著不同。在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中,非发酵阴性菌在股部显著多于非股部(31% vs 4%;p <0.01)。调整混杂因素后,股部置管导致非发酵阴性菌感染的风险仍显著增加,(比值比,6.33; 95%CI,1.59–25.28;p <0.01)。动脉导管相关的细菌定植中,微生物的分布在股动脉和桡动脉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p <0.01)。股动脉导管引发的非发酵阴性菌定植显著多于桡动脉置管,(20% vs1 2%;p = 0.01)。




04


研究结论


股部置管(包括股动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导致的非发酵菌感染显著高于其它部位,股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中,应该考虑覆盖非发酵菌。


点评:目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是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不同部位感染的致病菌可能不同,既往很少研究涉及置管部位和致病菌的关系,此研究是目前最大样本探讨此问题的研究。相关结果表明,和其它部位相比,股部置管,包括股静脉置管和股动脉置管,会显著增加非发酵菌感染风险。此研究提示我们在股部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中,应在覆盖阳性菌的同时,覆盖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考虑到非发酵菌严重的耐药性,此研究也从侧面提示我们在ICU应尽量避免股部动静脉的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