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亚专科 > 文献荟萃 > 文章正文
Critical Care Medicine: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出现脑出血时,早期去氨加压素以及输注血小板无法抑制脑内血肿体积扩大
作者:赵剑斓 2020.04.25

序言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ICH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且由于该类患者往往都伴有凝血功能的异常,因此脑出血后如何控制血肿及扩大、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尚无最佳方案。本研究通过单中心的非随机研究,通过前瞻性的收集2006至2014年间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出现ICH的患者,评估了去氨加压素和血小板输注的联合治疗对脑内血肿体积大小的影响。虽然研究结果为阴性,但是然发表在2020年4月的Journal of Neurotrauma杂志上





文献地址:

DOI:10.1097/CCM.0000000000004348


01

研究背景



ICH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急症,目前尚无最有效的特效治疗。而初始的脑内血肿体积和继发性的血肿扩大,又是直接决定ICH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对于部分必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如果出现ICH,相关凝血障碍更加复杂,且更难纠正,虽然有诸如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可应用于止血,但是对于此类病人,防止血肿扩大的效果仍然有限。多中心的PATCH研究也发现直接输注血小板同样未能为患者带来益处。

目前有研究提示去氨加压素的使用可以减少血小板输注需求、同时降低再出血风险,但直接证据缺乏。因此本研究通过联合应用去氨加压素和血小板输注,观察该方法是否可有效抑制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ICH后血肿体积的扩大。


0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德国Tuebingen大学医院开展,在2006年至2014年期间前瞻性的收集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出现ICH的成年患者,随访CT时间窗为起病后12-36小时。排除标准则包括其他原因引发的ICH,如动脉瘤、AVM、抗凝药物的服用、其他原因造成的凝血功能异常等。如果纳入患者在基线CT后立即接受手术清除血肿,同样不被纳入该研究。相关干预为:在发生ICH的60分钟以内予以静脉注射0.4ug/Kg的DDAVP(1-deamino-8-D-arginine vasopressin),并同时予以2U的血小板输注。主要预后指标为与基线CT相比较的脑内血肿体积。次要预后指标包括:继发性脑室内出血、随访过程中的脑积水、出院之前的血栓发生事件、出院后3月的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的预后。


03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0位患者,包括72位干预组、68位对照组。起病至基线CT间隔时间对比为[中位数(四分位间距)]34vs 55),p=0.468;随访CT时间对比为:2618vs 1912),p=0.352,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脑内血肿总体积扩大比例[中位数(四分位间距)]8.5%12.4%vs 9.1%16.5%),p=0.825;脑实质内血肿体积扩大比例:10.7%23.1%vs 9.2%20.7%),p=0.9;脑室内血肿体积扩大比例:14.5%63.2%vs 6.1%40.4%),p=0.304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血肿体积增加大于33%的患者中,有16位(52%)患者接受了干预治疗,而15位(48%)则接受了对照治疗。两组患者中,出现血肿体积增加大于33%患者数量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81)。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以及血栓时间发生率同样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干预治疗(去氨加压素+输注血小板)同样无法改善患者出院3月的神经功能评分(OR1.57095%CI0.721-3.419p=0.309)。


表1: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数据对比1


表2: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数据对比2


   表3: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预后及相关并发症对比


图1:A: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总血肿体积扩大、脑实质内血肿体积扩大、脑室内血肿体积扩大的对比


图2:两组患者在继发性脑室内出血、脑积水、脑内血肿体积总量扩大比例、脑实质内血肿体积扩大比例、脑室内血肿体积扩大比例、不良预后的OR和95%可信区间对比



04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予以血小板的处理无法改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凝血速度,与之前研究一致。与非脑内血肿的研究结果相反,输注血小板的同时予以去氨加压素同样无法抑制血肿体积扩大,也无法改善患者预后。



个人体会



     

ICH后的凝血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不能及时、恰当的纠正,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而由于各种病情,许多患者必须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因此ICH也就成为了该类患者常见并发症。而且此类患者一旦发生脑内出血,由于凝血功能的异常,血肿的扩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预后相对不佳。先前的研究PATCH已经证实了早期输注血小板同样无法抑制血肿体积的扩大。由于相关脑外出血提示去氨加压素可能提供部分止血功能,而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同时予以去氨加压素,结果仍然无明显改善。结果虽然为阴性,也同样发表在权威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上,就是在告诉我们抗血小板患者发生ICH后如何有效控制血肿体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仍然有限,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仍然任重而道远。





译者简介:

赵剑斓,神经外科博士。

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师从胡锦教授。

在自发性脑出血和神经重症亚专业中开展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