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亚专科 > 文献荟萃 > 文章正文
Journal of Neurotrauma -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血管反应性监测是否仍然可靠?
作者:吕科 2020.05.02

RefJ Neurotrauma2020 Feb 25.doi: 10.1089/neu.2019.6726.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DC)是预防和缓解脑肿胀的有效手段,而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血管的反应性是否受到影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Frederick A. Zeiler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发表在2020年2月的J Neurotrauma 杂志上。



研究背景

压力反应指数(


压力反应指数(PRx)是由颅内压(ICP)血管源性慢波与平均动脉压(MAP)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的反应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常用指标。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脑血管反应性与成人中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密切相关。尽管CVR与TBI患者预后存在明显联系,但先前的一组回顾性分析表明去骨瓣减压术会影响压力反应指数PRx。本研究的目的是更详细地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PRx的影响以及ICP血管源性慢波与MAP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血管反应性指标和慢波关系的统计特性是否受到DC的影响,因为这些信息将使我们能够评估去骨瓣减压术后血管反应性监测是否仍然可靠。


 

研究方法

 


从来自多个神经创伤中的TBI患者中入组了10例具有高频生理数据的DC患者,他们均在高分辨率重症监护病房(high resolution ICU)接受治疗,并收集患者所有的生理数据,数据记录节点包括DC前至少24小时、DC后48小时和DC后48小时以上。对每位患者制作颅内压(IC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慢波数据表。从数据库中导出压力反应指数(PRx)作为连续脑血管反应性指标并且每分钟进行更新。每位患者在各个时间段建立PRx的时间序列变化模型。最后,利用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VARIMA)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图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这3个时间段的ICP和MA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

外伤性去骨瓣患者的

外伤性去骨瓣患者的平均PRx和高于PRx阈值的时间比例不受DC的影响。同样,当对每个患者进行评估时,PRx时间序列结构也不受DC的影响。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MAP/ICP慢波关系的VARIMA-IRF图证实了这一点。PRx度量和统计时间序列似乎也没有受到DC的实质性影响。此外,DC前后ICP慢波与MAP的关系变化不大。


 

图1:三个时间段内的ICP和PRx指标柱状图


DC =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h = hours, ICP = intra-cranial pressure, MAP = mean arterial pressure, NS = non-significant, PRx = pressure reactivity index (correlation between ICP and MAP), % = percent, * =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anel A: % Time with ICP Above 20 mmHg, Panel B: % Time with ICP Above 22 mmHg, Panel C: mean PRx, Panel D: % Time with PRx Above 0, Panel E: % Time with PRx Above +0.25, Panel F: % Time with PRx Above +0.35. 


图2:ICP和MAP慢波VARIMA生成的IRF图-患者示例



The above plots display two patient examples (A and B) of typical IRFs for a one standard deviation impulse in MAP on the standard error in ICP, based on the VARIMA model of structure (4,1,4), derived in each individual patient. These plots suggest that craniectomy does not substantially impact the vasogenic slow-wa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P and ICP. DC =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CP = intracranial pressure, MAP =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in = minutes. NOTE: ICP and MAP are log transformed, and the Lag axis is reported in the number of 10 second observations. 



研究结论


在外伤性去骨瓣减压情况下进行脑血管反应性监测仍然可以提供关于脑血管顺应性的重要信息。



讨论和阅读体会



通过对PRx指标和颅内压与MAP血管性慢波的关系的评价,我们在去骨瓣减压术前后的三个时间段内发现脑血管反应性指标的统计特性和颅内压与MAP的慢波关系可能不受影响。这些结果与以往采用大骨瓣切除术患者总平均数据的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结果相反,尽管这些结果对TBI脑血管反应性的未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此类血管反应性指标可能仍然是大骨瓣切除术后的可靠监测指标。

该文章的分析表明,DC术后颅内压的血管源性慢波与MAP之间的关系可能没有实质性改变,而这些结果与先前评估DC生理影响的研究相反。其可能的重要原因可能包括DC前脑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PRx测量)已经严重受损,从而降低了DC后期PRx任何实质性变化的可能性,因此本文结果应被视为初步结果,并需要进一步验证。



译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