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亚专科 > 文献荟萃 > 文章正文
JAMA子刊: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对合并颅内出血史的房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宋捷 2020.06.08

 在房颤患者中,出血风险是临床医生撤回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风险,但其对合并ICH的房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尚无确定证据。本研究对全台湾的病例进行队列研究,比较华法林和NOACs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其结果发表于2020.6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上。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6424


研究背景

       颅内出血(ICH)是口服抗凝药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ICH,总体死亡率很高。相较于未发生过颅内出血(ICH)的患者,既往曾发生ICH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更高。先前的观察性研究指出,该类患者使用华法林可以降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目前有较多大型随机试验和meta分析显示,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不比华法林逊色,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风险,所以现有指南多推荐房颤患者使用NOACs进行抗凝。但目前尚无关于NOACs对合并ICH的房颤患者卒中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影响的可靠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队列研究


 研究地点:
 中国台湾


 研究人群:

病例招募2012.1.1~2016.12.31
病例收集:4540例
研究对象具有ICH病史和CHA2DS2-VASc评分的房颤患者

 暴露因素:
 服用华法林或NOACs


研究结局:

全因死亡率、缺血性卒中、ICH、严重出血事件和其他不良事件


研究目的:

对全台湾的病例进行队列研究,比较华法林和NOACs对合并ICH的房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40名患者,其中1047例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3493例患者接受 NOACs治疗。与华法林相比,NOACs能够降低全因死亡率、ICH发生率、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但两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概率相当。进一步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结果仍旧如此。


表1:倾向性得分匹配前,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与华法林相比,NOACs与全因死亡率、ICH、主要出血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相关,但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相似。匹配后与匹配前结果基本一致。



表2:倾向得分匹配人群中临床终点的累积发生率曲线


表3:在亚组分析中NOACs和华法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比较


研究结论

       在既往发生ICH的房颤患者中, NOACs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再出血的发生,也能减少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但其并不减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综合起来看,与华法林相比,NOACs可能是合并ICH的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药物。

讨论与阅读体会

       本研究分析了既往有ICH病史的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缺血性卒中、ICH、严重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有2个主要发现: 首先,与华法林相比,NOACs能够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ICH和严重出血事件的风险,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是相似的。其次,在亚组分析中发现,NOACs始终具有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房颤患者中,出血风险是临床医生撤回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在对10130例患者进行的ORBIT-AF试验中,发现13.1%的患者存在口服抗凝剂的禁忌,其中,27.7%的患者曾发生过出血事件,18%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5%的患者既往有ICH病史。而NOACs的出现,极大降低了ICH事件的发生,拓宽了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治疗领域。曾两项全球性的注册试验分析发现,口服抗凝剂的使用率从2008年的52.4%上升到了2015年的71.1%,这一比率的上升主要得益于NOACs的出现

译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