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患者,梗死面积大是恶性脑梗死的预测因素。来自法国里尔大学的Barbara Casolla等探讨了脑梗死体积与去骨瓣减压术后1年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20.7的Stroke杂志。
指南推荐对于大脑中大动脉(MCA)大面积脑梗死,NIHSS>15分,DWI上梗死面积>145ml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去骨瓣减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且40%-50%的患者在术后1年可以达到轻度致残状态(mRS≤3分),但仍有约20%的患者在术后1年重度残疾或死亡。
脑梗死体积是早期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目前使用软件可以对ADC 脑梗死体积进行半定量测量,b1000 DWI和ADC影像上测量的脑梗死体积存在差异,但目前仍无研究对这2种方法进行比较。因此,本研究拟对MRI影像上脑梗死体积进行测量,并探讨预测去骨瓣减压术后1年不良预后的脑梗死体积阈值。
前瞻性纳入从2011.1-2019.12因MCA大面积脑梗死行去骨瓣减压的患者。
纳入标准
2014年以前要求年龄18-60岁,在DESTINY II研究发表后,纳入所有年龄≥18岁患者
卒中发病48小时内NIHSS>15分,b1000 DWI梗死体积>145ml
排除标准
不可逆脑干功能损害
有其他严重合并症,预期寿命<1年(与卒中无关)
患者入院时进行1.5T MRI检查,对于进行溶栓或取栓患者,22-36h后复查头颅MRI。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恶化时,复查神经影像(若无禁忌症则复查MRI)。
使用卒中专用软件(Olea Sphere 3.0, Olea Medical SAS, La Ciotat, France)对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前最后一个MRI进行分析。影像分析步骤如下:1. 使用半自动工具根据b1000 DWI上信号强度进行区域划分和边界识别;2. 使用自动阈值法(ADC<600×106 mm2/s)计算梗死体积。
使用海德堡出血分类对去骨瓣减压前颅内出血性转化进行分析。
在出院12时进行门诊随访,对于无法进行门诊随访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评估mRS。
不良结局定义为去骨瓣减压术后1年mRS 5分或死亡。
共纳入173名患者,其中109人为男性,中位年龄53岁,发病到去骨瓣减压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2小时。
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比例为24.3%(34人死亡,8人mRS 5分)。MRI b1000 DWI和ADC梗死体积与术后1年不良预后相关(aOR 9.17 95%CI 2.00-42.04; OR 4.18 95%CI 1.33-13.19)。预测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最佳界值为 b1000 DWI 梗死体积211ml(Se 59.5%,Sp 61.8%),ADC 梗死体积181ml(Se 57.1%,Sp 62.5%)。
MRI b1000 DWI和ADC梗死体积对术后1年不良预后的预测性差,ROC曲线下面积只有0.64 (95%CI 0.54-0.74)。b1000 DWI上梗死体积>275ml,ADC上梗死面积>244ml预测1年不良结局的特异性为90%。
对于大脑中动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头颅MRI梗死体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预测性差。因此,当存在去骨瓣减压指征时,脑梗死体积不应单独作为不实施去骨瓣减压手术的理由。
头颅MRI梗死体积与去骨瓣减压术后1年不良结局显著相关,但对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预测力差,统计学相关不代表使用MRI脑梗死体积能够区分病人是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1年出现不良结局,单独使用脑梗死体积来预测病人不良结局不够准确。因此,不应单纯因考虑梗死体积,而不去进行去骨瓣减压术。
本文得出预测1年不良预后的b1000 DWI梗死体积阈值为211ml,小于既往报道,这可能与脑梗死体积测量时机不同、不良结局定义不同相关。
b1000 DWI和ADC上预测1年不良结局的脑梗死体积阈值不同,但对不良预后的预测力、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当。这个结果的临床意义在于在机械取栓的时代,脑梗死体积更多基于 ADC序列。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这是目前病例数量最大的基于MRI测量脑梗死体积的MCA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队列。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本研究是一个单中心队列研究,没有进行样本量估计,因此不能排除存在统计学效力不足的可能。出现不良结局的患者中约一半在多学科讨论后停止维持生命的治疗,大多数是由于脑疝和昏迷,但不能排除这些措施会对不良结局的发生产生影响。未评估未行去骨瓣减压的病人数据也可能造成潜在的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