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亚专科 > 文献荟萃 > 文章正文
颅高压:影像学诊断与ICP监测的比较——一项基于动物的研究
作者:蔡圣咏 2020.08.16

PMID: 32415794

DOI: 10.1111/jvim.15802



研究背景

       颅高压通常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诊断,ICP植入则能直接准确监测颅内压数值。

       本课题研究目的包括评估脑肿瘤狗的ICP植入监测颅内压的可靠性;研究脑肿瘤狗和健康狗颅内压是否存在差异;确定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手段能否有效鉴别颅高压。

本课题试图验证的假说:有颅高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脑肿瘤狗的IC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

 

研究方法

本课题入组脑肿瘤实验动物狗20条,正常对照3条。首先综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判断是否存在颅高压,然后在麻醉状态下经脑实质穿刺植入ICP探头测定颅内压。对肿瘤组、对照组分别测定ICP、平均动脉压(MAP)、脑脊液灌注压(CPP)。分析颅高压时影像学上的特异性表现。

 


研究结果

      影像学诊断的颅高压病例,其直接ICP监测数值同样增高(10.3 ± 4.1  vs 19.2 ± 7.9 mm Hg, P = 0.004)。同时,还具有肿瘤瘤体巨大(1.45 ± 1.2 vs 5.71 ± 3.03 cm3, P = 0.0004),视神经鞘直径增大,100%(14/14)的磁共振解剖结构位移等特点。

ICP监测阈值设定为15mm Hg时,磁共振评估颅高压的敏感度是90%,特异性是69%。

图1 实验动物狗的影像学评估与ICP植入示意图

 

图2 根据临床表现评估颅内压


图3 肿瘤组、对照组的ICP、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比较


图4 颅高压的实验动物狗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的表现



讨论和阅读体会

       麻醉流程,头位固定,穿刺手术入路等都可能对ICP测压有影响。因此本课题选择了适合麻醉和手术的实验动物,有一定的选择偏倚。

      本课题以脑肿瘤作为颅高压产生的机制。研究结论能否推广到脑血管病、脑外伤等疾病引起的颅高压,需要进一步实验探讨。



编译者简介

       蔡圣咏,博士,住院医师。师从神经外科毛颖教授,目前从事胶质瘤临床和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