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 只有再插管高危患者被保留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主要包括年龄超过65岁、有潜在的慢性心脏病或呼吸性疾病、或在拔管前插管超过7天的患者 潜在的慢性心脏疾病主要包括不论病因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45%)、心源性肺水肿病史、有记录的缺血性心脏病或永久性房颤病史 潜在的慢性肺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或限制性肺疾病。不包括入院前肢体无力,在ICU插管时间少于24小时,以及拔管后未重新插管的病人 主要结局是拔管失败,即拔管后7天内再次插管或死亡 03 研究结果
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法对每个肢体的三个肌肉群进行评估,总分在0(完全瘫痪)到60(正常肌力)之间;ICU获得性肌无力定义为MRC总分小于48,严重肌无力总分小于36
在纳入两项前瞻性研究的416名患者中,有72名患者因拔管失败的风险较低(n=52)或没有评估咳嗽强度或肢体肢体力量(n=20)而被排除在外。作为研究结果,344名再次插管高危患者被保留在最终分析中
其中,拔管失败(第7天再次插管或死亡)的患者比例为16%(344例患者中有56例)。其中53例再次插管,3例在拔管后7天内未再插管死亡
拔管失败患者入院时病情更严重,同成功拔管患者相比,入院时SAPS II(简化急性生理评分)评分更高,拔管前插管时间也比较长。同时,拔管失败的患者具有较低的MRC评分,可能存在严重的肢体无力,无效咳嗽和大量分泌物
拔管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图1
无效咳嗽27例(8%)
无效咳嗽患者的拔管失败率为41%(27例患者中的11例)
有效或中度咳嗽反射强度患者的拔管失败率为5%(317例患者中的16例)(卡方检验和对数秩检验,p<0.001)
表2
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低MRC总分、无效咳嗽和ICU入院时严重程度评分高是与拔管失败独立相关的三个变量
其中ICU获得性肌无力(患病率38%)是拔管失败的很强的预测预测因素。MRC总分越低,拔管失败的风险越大
而严重的肢体无力与拔管失败独立相关,即使在调整患者咳嗽强度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后结果也是如此
严重的肢体无力和无效咳嗽都与再插管高风险患者拔管失败独立相关,即使在调整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之后,这种相关性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