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12日,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年会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办。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和上海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任周良辅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钟平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卫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田恒力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胡国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马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宫晔教授,另外还有多位来自本市神经
-
向吴教授致敬,为吴教授喝彩,成功征服世界又一高峰!阿根廷当地时间2018年一月十日上午十一点,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登顶南美最高峰Mt Aconcagua。Mt 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南北美洲最高峰,也是世界上亚洲地区以外的最高峰。阿根廷门多萨省,阿空加瓜峰上,出现了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华山西院的Logo!!!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和医院有关的壮举!
-
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创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属于神经外科学领域。完成人还包括:周良辅(院士,神经外科主任),徐斌,朱巍,陈亮,宋剑平,倪伟,朱凤平,岳琪,雷宇。 项目团队围绕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两大脑血管疾病——难治性脑动脉瘤和烟雾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个体化设计的脑血管重建手术,不断革新该技术并解决了一系列临床问题。 1、首次采用脑血管重建术式治疗难治性动脉瘤,建立一套个体化脑血流重建新方法。经查新,诊疗水平达国际领先:(1)项目组在1979 年国际同期报道脑血管搭桥技术治疗巨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在1981 年利用相同技术首次成功治疗巨大颈内动脉动脉瘤,实现从“不可治”到“可治”的首次突破;(2)发现术后血流灌注程度不同是造成疗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项目组提出两项针对性的诊疗策略,即“诊断分型”和“术式创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成立2017年12月30日上午8:00,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冯海龙教授主持。首先全场播放了一段视频,记录了中国神经脊髓脊柱事业发展的历程。神经脊髓脊柱亚专业是神经外科的重要分支,但中国神经脊髓脊柱专业发展经历了一段较为曲折的过程,一开始从事人数较少、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菅凤增教授、车晓明教授等国内专家的推动下,神经脊髓脊柱专业逐步发展,目前国内多个医院甚至较为基层的医院神经外科都建立了脊髓脊柱组,从事本专业的学者和医生也日益增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旨在为从事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亚专科的医师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推荐学科的创新转化。工作的重心将围绕“引领和促进中国神经脊髓脊柱事业发展、开展脊髓脊柱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服务神经脊柱事业和神经脊柱工作者”展开。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专门的神经外科脊髓脊柱学术组织。随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昕副院长致辞。他
-
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颁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颁奖12月12日,上海市医学会第36次会员代表大会暨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上表彰了50位为医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界精英。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沈自尹院士、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获颁“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神经外科毛颖教授、手外科徐文东教授、放射科耿道颖教授获颁“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市医学会按姓氏笔画对获奖人排序)。评选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受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上海市医学会组织各医学领域的评委,严格按照评选标准,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每位候选人的书面资料及现场陈述,结合本专业领域内对医学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同行评价和国内、国际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选。100年来,上海市医学会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涌现出一批批学界精英,流金岁月留下了上海医学砥砺前行的历史足迹,此次系列奖项评选旨在致敬大医精诚、医者仁心,铭记历史、激励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