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深耕,不负韶华——中美大咖谈GBM治疗(一)
    近日,美国西北纪念医院神经肿瘤科主任Roger Stupp教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UCSF)神经外科主任Mitchel S. Berger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教授、吴劲松教授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治疗现状、最新治疗策略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医师担任本次中西座谈会主持人。神外资讯特将座谈内容整理成中美大咖谈GBM治疗—— (一)历史与现状篇、(二)未来展望篇,欢迎阅读!史之峰:请问毛院长,您作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请您谈谈国内脑胶质瘤治疗的历史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和理念与国际的紧密接轨加速了神经外科近20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加之中国特有的庞大人口基数,使得我国神经外科手术的质和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华山医院在创办国际一流神经外科的过程中,毛院长一定有诸多感悟,能否分享一下?毛颖教授:这十几二十年中国在脑胶质瘤治疗方面的进步是非常神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各级医生都做了非常大
  • 华山医院毛颖:县医院也应掌握血管吻合和动脉瘤夹闭技术 烟雾病出路何在
    神外前沿讯,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提出要提高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要使肿瘤、心脑血管和神经内外科等方面,农民90%的疾病都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解决。脑卒中是目前国人的头号死因,其中的颅内动脉夹闭手术,县级医院神经外科是否应该有能力开展,是否能常规开展,一直存在争议。在近期举行的2019华山脑胶质瘤学习班(会议详见此)期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教授,于华山西院办公室接受了神外前沿新媒体的访问。毛颖教授认为,无论动脉瘤夹闭还是血管吻合(俗称搭桥)手术,未来县级医院脑血管病的神经外科医生都应该能够掌握,这是脑血管病神外医生的基本功之一,否则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来说就是不公平的。当然,搭桥手术在逐渐普及开来之后,目前需要警惕的倒是“滥用”。对于烟雾病手术,毛颖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严格做好术前评估和掌握手术指征的手术,“医生能够判断在何种情况下不做手术,更加重要”。以下是访谈实录:神外前沿:您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的候任的主委,对于一个县级医院来说,是不
  • 联通5G手术直播预告(4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揭幕暨华山神外高清手术直播,5G引领智慧医疗新时代
    联通5G智慧医疗尊敬的特邀嘉宾:很荣幸邀请您参加4月11日于联通大厦举行的“5尽想象,G致未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揭幕仪式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超高清手术直播。届时,将有周良辅院士及诸多神经外科专家、上海市卫健委和经信委领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领导、媒体及直播间前的所有观众共同见证一场5G高清手术直播和实时的远程手术指导。随着新一代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未来医疗充满无限可能,移动医疗时代已经来临。大会当天还将举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的揭幕仪式,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经信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联通、华为公司等领导将亲临现场,共同见证示范基地揭幕。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不光是4G的简单延伸,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5G医疗将为医疗行业的“火箭”式发展提供技术“燃料”,并催生颠覆性的新医疗生态系统。早在2018年11月28日,上海联通便在5G发布会上率先与华山医院共同成立了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此后双方就5G+医
  • 邱天明:博学敬业,服务老区人民健康
    2018年11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派出邱天明、王明华、冯陈陈、任捷、丁志5位博士,来我院开展为期6个月的对口支援。给我们带来了华山的人文精神、诊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今天,让我们走近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邱天明。近日,邱天明博士刚查完房,回到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从初来人民医院制定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到开展医教研工作、从多学科MDT讨论到定期业务学习,从科普宣教到下乡义诊等各方面,和笔者一起回顾了他和队员们在兴国的对口支援历程。早在2018年6月25日,我院党总支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实现了两院从业务指导到文化融合的跨越。邱天明博士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党员,又是本次对口支援医疗队的队长,是带着“双重”任务来我院的,续写着两院22年友谊新篇章。对口支援医疗队5位专家合影,右一为邱天明博士来院之初,邱天明博士一边了解各科室需求,一边与我院党办对接,拟定了党建和业务相结合的16项计划,并召开帮扶科室联席会,为后续对口支援制定了详细的安排。“接受革命
  • 华山医院名医毛颖:书写“中国神外”传奇
    从医27年,接诊患者十万余人,三次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如今,他带领全球最大神经外科团队,并主导上海“脑计划”和脑研究——▲毛 颖(右)与恩师周良辅。(华山医院供图)神经外科领域精专一个方向,可能都需要花费毕生精力,而毛颖是少有的“全才”。“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比别人看更多的书,投入多于别人两三倍的精力。”他说自己生逢其时,见证、参与了中国神经外科的起步、发展与腾飞,背负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老师把神经外科打造到如此高度,他作为后来人有责任必须做好毛颖常说,用双手触摸大脑,不仅是在触摸病灶,也是在触摸人类特有的认知功能,这是医学赋予神经外科医生的“特权”。这种“特权”,他已拥有27年,他希望累积现有知识往前走,继续利用手中这个“特权”,在直面疾病和缺陷时,找到重塑脑功能的钥匙。“将来,中国将不再一味说自己拥有海量病例,而是要发掘数据的意义,开发人工智能,建立模型,预测疾病。”在上海“脑科学”计划里,毛颖承担着脑疾病研究、上海“脑库”建设等多项重要的新任务■“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