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提出限制婴儿米粉无机砷含量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4日电 (记者林小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近日提议,应采取措施减少市场上销售的婴儿米粉无机砷的含量。米粉常被称为婴儿的第一口辅食,是婴儿可能摄入砷的一个来源。       美药管局在一份声明中说,按体重单位进行比较,美国婴儿食用的稻米量,比成年人要多出3倍。全美饮食统计数据还显示,按体重单位计算,美国民众吃米最多的年龄,大约是出生8个月的时候。为减少米粉中含有的无机砷对婴儿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该机构提议米粉中的无机砷残留值应限制在100微克/千克以下。       该声明表示,这一标准与欧盟委员会为婴幼儿所食稻米设定的无机砷含量标准相同,但欧洲的标准是针对稻米本身,而美国标准则针对婴儿米粉。有关抽检显示,美国市场上绝大多数婴儿米粉的无机砷含量符合或接近这一标准。       美药管局强调,父母们不需要让他们的小孩停止食用米粉,但要注意平衡饮食,建议让小孩吃含铁食物,其中包括米粉、燕麦粥和杂粮麦片等。       按照美药管局的办事程序,上述提议将在公示后的
  • “冒牌乳粉无安全风险”为何遭质疑
           健康报讯:近日媒体报道,上海市公安部门破获1.7万罐冒牌乳粉案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初步了解后称:“上海市公安部门已经对查获的假冒乳粉进行了产品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4月4日中国新闻网)       1.7万罐冒牌乳粉案件曝光后,人们纷纷追问:这些乳粉安全吗?婴儿吃了有什么不良后果?对此,国家食药总局站出来说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可公众的质疑声并未因此消失,其中绝大多数人表示:“反正我不信。”       分析原因,这其中显然有“老不信”的问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遇事本能地质疑,遇问题食品更是恐慌,认为一定有“毒”。但除此之外,老百姓“不信”明显还有别的原因。       其一,老百姓的疑问还有:“冒牌乳粉吃了后其营养与品牌奶粉是否一致?”“花了名牌价,吃的是冒牌乳粉是不是损失?”很明显,监管者与老百姓的角度、标准不一,最后造成了双方认知上的偏离。这种角度、标准不一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反思与重视。       其二,
  • 世界卫生日关注糖尿病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4月6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的2016年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在中日友好医院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在活动上指出,由社区全科医生与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生共同组成团队为慢病患者提供签约服务的模式,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等慢病防治领域,中国政府愿意为全球提供更多的中国经验。       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和四川省汶川县开展了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服务。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在发言中表示,有些病可以也应该由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管理,必要时转诊给专科医生,糖尿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活动发布了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2016版),强调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 阿法替尼可降低肺癌进展风险
           一项新的研究LUX-Lung 7的数据表明,新一代不可逆EGFR TKI靶向药物阿法替尼与第一代EGFR TKI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相比,能显著降低肺癌进展风险和治疗失败风险。       该研究中国区主要研究者、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首席专家张力教授,近日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说,该研究结果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和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和依据。阿法替尼的独特作用机制将给更多患者带来治疗获益,为他们争取更多有质量的生存时间,对于推动患者治疗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进步和发展,肺癌患者已有多种可选的靶向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疾病进展等情况,亟须能延缓疾病进展的创新药物。LUX-Lung 7的研究结果于2015年1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首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区域大会上首次公布。该研究是全球首个在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中进行的新一代EGFR TKI(阿法替尼)和第一代EGFR TKI
  • 上海餐饮场所吸烟率上升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近日发布《2015年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三大公认的控烟重灾区中,娱乐场所和网吧实现了违规吸烟发生率的下降,与2014年同比分别下降4.9和5.3个百分点,其中,娱乐场所实现2013年以来的“三连降”;餐饮场所吸烟发生率则上升2.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3年同期低4.3个百分点。       白皮书显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知晓率保持在77%以上、支持率保持在94%以上;法定禁烟场所的吸烟发生率,由《条例》实施前的37.6%下降至2015年的13.1%,成功实现“五连降”;劝阻率由19%提高至36.1%。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李忠阳表示,这些数据的改变离不开常态化的控烟监管执法、无烟环境的建设以及社会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