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多举措培养儿科医生
           3月2日,广东省深圳市卫生计生委通报称,针对儿科医疗人才紧缺难题,深圳市将建立与儿科岗位管理、岗位绩效相匹配的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机制,加快本土儿科医生的培养。      目前,深圳市有1家儿童专科医院、10家妇幼保健院、5家妇儿医院、2家妇产医院、19家儿科诊所。该市综合医院均已设置儿科。截至2015年年底,该市有儿科床位3700张、儿科执业医师1888人、执业助理医师34人。“十三五”期间,该市拟新建一家规划床位1500张的公立儿童医院,引进社会资本规划建设两家500张床位的儿童医院。同时,对现有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改扩建,增加儿科医疗资源。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儿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2016年~2020年,每年引进和培养临床实用型、紧缺医疗人才1000名以上。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协议管理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其为本市医保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门诊20元/人次、住院60元/床日的标准进行补贴。
  • 推进医改需要实干家和促进派
            2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了一些部门改革推进落实情况和地方改革情况汇报,福建省三明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汇报位列其中。这表明,将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医改已经步入第七个年头。去年,国家层面多个医改重磅文件密集出台,深化改革的实施路径更加清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新经验、新亮点不断涌现。但由于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致使一种对改革的焦虑情绪始终弥漫在行业内外,一经个别事件触动,这种情绪甚至被进一步放大。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恰恰是因为关键改革没有到位。当下的深水区改革基本上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一些地方体制机制改革较为滞后,改革的协调联动性亟待加强;一些地方的政府保障责任落实不到位,推动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大等。        纵观三明市的一揽子改革政策,该市不仅着眼于破除旧机制,向药品流通领域的灰色利益链条“亮剑”,更着眼于建立
  • 儿科本科招生今年恢复
    儿科本科招生今年恢复去年千余名医生参加儿科转岗培训        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为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教育部将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自今年7月起开始招生。到2020年,力争使我国儿科医师达到14.0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从目前的0.53人增加到0.6人。        每省至少1所高校开设儿科本科        1998年,教育部对医学教育进行专业调整和优化,不再直接招收儿科本科生。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到研究生阶段才细分儿科专业。        在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说,在目前儿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教育部考虑从“入口”吸引一批优秀生源从事儿科医疗服务,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教育,同时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在校生达到1万人。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说,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成为我国
  • 疾病应急救助须破“联动难”
    □健康报记者□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在我国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并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于发生急危重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确实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进行救助。3年来,制度的实施效果如何?推进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23日召开的媒体吹风会上,相关管理者和实践者作出了回答。        ■为老百姓和医院减负       在江西省永丰县的王永彬看来,生活对他实在太不公平。5年前,在杭州市打工的王永彬见义勇为,在与歹徒搏斗中,导致坐骨神经断裂,留下三级伤残。祸不单行,2014年,他的一双留守儿女在上学途中突遇车祸,儿子多处骨折,女儿璐璐不幸成了植物人。在肇事方作出有限赔偿和浙江驻江西省商会、商业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和医院等各方帮扶后,医疗费用仍有缺口,而因交通事故受伤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保不能报销。救治孩子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想到,可以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经过计算,医院向基金管委会申请了约11万元,经审核,最终补偿了7万余元。
  • 青蒿素抗癌分子作用机制揭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肖友利研究组科研人员,揭示了青蒿素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杂志》上。专家认为,该研究为青蒿素抗癌作用提供了新认识和新思路。       从药用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疾药物,还具有多种其他生物活性。近年来,大量体外或动物模型实验显示,青蒿素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但人们对其抗癌分子作用机制依然不太清楚。       肖友利研究组周怡青、李伟超等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策略,借助于青蒿素小分子探针对其作用靶点蛋白的识别和共价结合修饰的生物活性,在癌细胞蛋白质组中鉴定了79个可与青蒿素共价结合的蛋白。       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亚铁血红素在青蒿素过氧桥键激活和共价修饰蛋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得出分别依赖于青蒿素和亚铁血红素两个化合物结合修饰蛋白的两种分子抑制机制的结论。       肖友利认为,癌细胞生长需要更多更快的铁元素摄入,而青蒿素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