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举办2016年医药贸易形势发布会介绍,2015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1026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总额546亿美元、增长2.7%,进口总额462亿美元、增长7.32%。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增幅继续回落,已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许铭介绍,2015年,我国医药外贸主要呈现3个特点,原料药出口疲软,生物制药进口旺盛;植物提取物领衔中药出口,中药材及饮片进出口双降;医疗器械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张力增强。国产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进口替代率继续提高,进口增速逐步放缓,药品制剂进口同比增长3.08%,医院诊断治疗设备增长9.77%,增速较前两年均有大幅下降。
-
高校、公立医院或不纳入编制管理。这个说法源自1月15日在京举办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相关部委官员的表态。该人士表示,今年重点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1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 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公立医院已走在了前面。譬如,北京市于2015年5月出台政策,规定将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公立医院的编制。同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规定,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3年内3万名医生将与编制脱钩。 在过去,公立医院编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政府可根据编制来核定医院预算,并进行人事管理,编制所附带的福利,实质上具有一定的向心力,能够激励医务人员努力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吸引力。然而,通过编制来管理公立医院也存在弊端,且随着医改的深入,弊端日益突显。 编制制造了不公平,影响了医疗队伍的内部团结。医务人员有的在编,有的编外,虽然干一样的活,可待遇相差不小。此外,编制阻碍了薪酬制度
-
关注医疗设备创新ICU急救设备:捍卫生命的最后防线 重症医学科(ICU)是挽救危重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各种高精尖技术设备最集中的地方。日益精良的ICU急救设备,为命悬一线的危重症患者筑起了捍卫生命的钢铁长城。 监测设备:帮病人“说出”难言之语 患者身上连着各种导线和管子,导线另一头连着多种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红绿色数字、曲线不断变化,是ICU里最常见的一幕。各种监测设备是医生临床观察的延伸,能够帮助医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病情,做出定量、定性的诊疗决断,更准确地把握后续治疗干预的方向。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大为教授说,重症患者往往无法言语,但先进的监测设备可以用症状、体征等各种参数与医生“对话”。 受辐射隔离条件等限制,ICU内无法进行常规CT检查,但重症患者转运出ICU接受CT、磁共振等检查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极大。近年来,这部分体外监测设备也在从ICU室外向床旁迁移。刘
-
健康报讯 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四次国际爱耳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此次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据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现残率2.11%,据此推算,全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我国通过组织实施5个全国听力语言康复5年规划,使得逾40万名听障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但由于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以及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儿童听力障碍 预防和康复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通知指出,本次全国爱耳日活动宣传口号为:切实保障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积极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听力语言康复三原则,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确保儿童听力健康。 通知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
-
困扰韩国半年多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2015年12月23日宣告结束。自2015年5月20日确诊首位患者以来,迅速扩散的疫情给韩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诸多影响,也为韩国在今后如何应对突发疫情上了重要一课。 首先,医疗机构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没有守住防止病毒传播的第一道关卡。韩国医学研究所传染病专家申尚烨在接受采访时说,此次疫情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最大的问题是首位患者被确诊时间太晚、最初应对迟缓。首位患者于2015年5月4日经仁川机场抵达韩国后出现呼吸病症状,2015年5月20日才被确诊,医疗机构未及时采取疫情防控措施,造成在通报确诊首位患者后不到20天时间里,多个地区先后出现确诊患者,被隔离人数多达近2000人,形势之严峻令各界始料未及。 随后医院内部的防控体系出现漏洞,反使医院成为传播病毒的温床,导致疫情“二次暴发”。由于防疫监控疏忽,第14名患者成为“超级传播者”,在三星首尔医院就诊的4天内导致91人被感染。三星首尔医院后被暂时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