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辞尊敬的神经外科同道: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将于5月21-23日在上海召开,在此我们热忱欢迎全国神经外科同行们的到来。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大量的学术活动取消、推迟或改为线上会议,原定于2020年10月召开的本次会议也因此推迟到今年;所幸的是国内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这其中也有我们神经外科同道们的巨大的付出,在此让我们再次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字化时代的神经外科”。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从一维信息的可视化,如脑电等重要的电生理信息;到二维,如CT、MRI、DSA、PET等医学影像信息;再到三维、四维可视化,如多模态的影像支持、实时精准的手术导航、全面的电生理监测,通畅的信息汇集和处理,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更有效率,也更便于手术观摩、远程教学等等;这些数字技术的使用,已完全改变传统的诊疗方法,让我们神经外科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新时代。 今年适逢中
-
2021年3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美国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系列病例讨论会议第四次会议在云端举行。会议由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Jeffrey Schweitzer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亮教授主持,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Bob Carter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和毛颖教授担任临床指导,本次会议重点讨论脊髓脊柱肿瘤治疗方法,美国麻省总医院Jean-Valery Coumans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车晓明教授团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介绍,详细讲解病例诊疗经过和可行的治疗策略,并分享对类似病例的临床治疗经验。首先,美国麻省总医院Jean-Valery Coumans教授首先带来病例:一例血管母细胞瘤病例。这是一名64岁男性患者,因进行性左侧肢体乏力2年就诊,有单侧视网膜血管瘤激光治疗史,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脊柱C4-5,T2及L2有明显增强病灶。病例展示中,Coumans教授及其同事介绍了这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完整就诊过程及术前检查,术前血管造影及栓塞
-
▲这张老照片是周良辅院士在参加支边医疗队时留下的珍贵资料。那时的周良辅还是妥妥的“小鲜肉”,便与神经外科的前辈们在祖国的大地上播撒扶贫帮困的种子。今天(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表彰名单上,有一群上海外科医生获得殊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20多年来,援疆、援藏、援滇,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们接力援外,扎根当地,贡献技术,书写他们与当地贫困群众的“山海情”。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始终把支援帮扶、助力脱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只要祖国需要,必定全力以赴。主任们全力支持,党支部推动落实,党员们踊跃报名。▲张义教授上世纪90年代在新疆阿克苏支边时留下的身影。张教授出发时他的女儿刚出生,张教授克服种种困难,在阿克苏一扎根就是3年。他带领当地医生用简陋的器械开展了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脑外科手术,拯救了许多鲜活的生命。直到今天,张教授在阿克苏地区仍是家喻户晓,还有很多被张教授救治过的病人每年都会来上
-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院长、陈亮教授课题组牵头,“基于影像组学的脑胶质瘤个体化诊疗技术多中心临床试验”启动会在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召开,该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支持,瑞金、仁济、新华、同济四家医院共同参与。
-
10月23日,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第一个脑科学前沿实验室,在大型神经医学中心上海华山医院虹桥院区落成投入使用。实验室包括了脑机接口、睡眠梦境、认知评估、数字医疗等多项内容,进一步支持脑科学研究。TCCI创始人陈天桥表示:“脑科学前沿实验室是TCCI进行脑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TCCI捐助5亿人民币支持中国脑科学研究的重要一步。实验室在每个阶段都会聚焦特定的研究方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开放,提供资金、设备、临床等全方位资源的支持,力争在科研、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产学研结合这4个方面取得成果。”实验室将重点支持两类项目,一是全球范围内的前沿研究,给予科学家充分的学术自由,如脑机接口、记忆存储、人工智能、梦境控制等,二是转化研究,比如最近致力于研究如何用数字手段提升大脑认知水平等。在老鼠的颅内植入神经元几乎感受不到的超薄、超柔、高通量神经信号采集芯片,当小鼠运动、进食时,与神经信号处理接口电路直接相连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