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近日出台。《规划》提出,促进上海医学科技前瞻性布局,搭建医学科技创新集聚平台,全面推进健康上海建设。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处长张勘告诉记者,《规划》呈现了几大亮点。首先,《规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建设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医院,打造5个协同创新集群,努力在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主持和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话语权的重大疾病诊治规范和标准。张勘进一步解释,上海医学科技创新的当务之急,是在“十三五”期间建设5家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和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和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的一流医院;打造5个跨越原有学科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以某一骨干和带头学科为主体的,整合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体现新的学科生长点特色的创新研究学科群。 同时,上海将采用资助、引进、培训、交流、团队建设等形式,打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中国人口报社主办的2016年“健康中国”传播优秀作品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健康报》社选送作品获得消息类、评论类、通讯类、新闻摄影类多个奖项。 据介绍,2016年“健康中国”传播优秀作品分为两个大类,即新闻类和非新闻类,其中新闻类包含消息、评论、通讯、新闻摄影、电视新闻5个类别;非新闻类为新增评选项目,包含创新传播活动(栏目)、其他非新闻类两个类别。 本次评选活动旨在激励专业人员投身“健康中国”传播行动,调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卫生计生宣传人员创作优秀作品的积极性,宣传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宣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新行动、新举措、新典型,宣传卫生与健康战线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营造建设“健康中国”的良好氛围。
-
不久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位患者在做手术前,留下一张字条,写着“手术过程如发生异常情况,家人不得与院方和医生发生任何不理智的行为”,这感动了当事医生,也感动了更多得知此事的医务人员。正是在当下恶性伤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这张小小的字条才有了如此感染力。但是,当医患之间的信任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感动之后更多的是忧虑。 对医患纠纷、恶性伤医等问题,早已不能简单归结为道德问题或管理不善,而应从制度层面找原因。比如欧美国家,患者小病到诊所、大病去医院,再正常不过。而国内公众明知大医院人满为患,却还是涌向大医院。这是因为老百姓的“盲动”?显然,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是制度供给方向不对。从某种程度上说,医改就是要调整制度供给方向。 如同供给侧改革牵扯众多部门,制度供给也涉及诸多方面,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在众多制度桎梏中,编制恐怕是阻碍医生流动的最大因素。编制捆绑了医生收入、福利、科研、升迁等各种条件,不仅客观上“绑架”了公立医院的医生,也是诸多“中国特色”医疗行为
-
近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第21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发布了《预防工作缺口报告》,阐述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这一目标所面临的困境。7月26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苏凯琳等专家,就《报告》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解读。 减少新发感染者目标恐难实现 西迪贝表示,在疫苗诞生前,终结艾滋病是指让该病种不再对人类公共卫生问题产生威胁,“并不意味着让该病种从地球上消失”。《预防工作缺口报告》指出,在积极加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全世界正在朝着减少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目标稳步前进。艾滋病病毒母婴阻断技术的普及,促使儿童艾滋病每年新发感染人数从2010年的29万例下降到2015年的15万例。 《报告》指出,从目前来看,到2020年将每年新发感染者数量降至50万例很难实现。西迪贝说,146个国家的数据显示,虽然过去10年间一些国家成人艾滋病新发感染人数已经
-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生日前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交流活动。与会专家认为,要缓解中国儿科医生工作强度高、压力大的现状,加速分级诊疗是当务之急。 波士顿儿童医院新生儿心外科医生卡扎介绍,当地大部分患儿的疾病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治疗,经筛选后只有很少一部分病情复杂的患儿才会被送到波士顿儿童医院。他每天只需接待一两位患者,70%的工作时间会用于科研。而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晓飞表示,他每天门诊要接待20多位患者,除了要接诊复杂疾病患儿之外,还要诊治大量普通患儿,科研工作基本上是用业余时间进行。这是很多中国儿科医生的常态。 波士顿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亚历山大·罗滕伯格建议,中国应加速儿科医生培养,同时引导普通患儿在基层就诊,平衡儿科医疗资源。本次活动由健康时报社与盛诺一家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