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团队与合作团队揭示汉语句法和语义加工神经机制
    语言是人类最为复杂的认知功能之一,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区别于其它动物有限的交流系统,人类语言具有高度灵活性,可根据句法规则将有限的符号组合产生无限的语句。半个世纪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等其他语言成分的关键部分,这一理论在西方语言研究中得到了大量验证。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其构造主要基于语义特征,句法独立性相对较弱。汉语在人脑中是否存在独立的句法模块来表征和处理句法信息是长期以来汉语语言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问题的回答对神经外科手术中语言功能的保护也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语言的加工过程极为精细且具有显著动态特性,给语言神经机制研究带来巨大挑战,虽然此前神经影像研究发现句法和语义都激活额下回和颞中/下回在内的额颞网络,但是否存在句法和语义加工的特异性脑区,一直都没有定论。由于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传统的脑成像和头皮脑电技术并不能在精细时空尺度上考察句法和语义加工的独立性。为回答上述问题,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暨南大学粤港
  • 徐斌教授主编《烟雾血管病外科手术学》重磅出版啦!烟雾病手术学教科书式专著抢先看
    徐斌教授主编烟雾病手术学教科书式专著最简化的脑血管搭桥技术烟雾血管病外科手术学烟雾血管病是极其复杂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很多人像盲人摸象一样,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本书为研究和治疗烟雾血管病提供参考,共同探讨进步。 图 书 信 息 书名:烟雾血管病外科手术学 书号:978-7-5706-1724-1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书主编:马廉亭 主编:徐斌出版时间:2022/4内页用纸:105g铜版纸 开本:16  装帧:彩色精装定价:168元新书售价:135元 手机扫描二维码抢购内容简介烟雾血管病是由于颈内动脉末端出现进展性狭窄或闭塞及大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而导致的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目前中国烟雾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本书主要从烟雾血管病的诊断、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发病机制的探讨、烟雾血管病的临床表现、烟雾血管病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及新猜想、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重点阐述了烟雾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标志物,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为研
  • 给患者最及时和最好的治疗,华山医院单日门诊量4600人次、单日最高手术量80余台!
    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在虹桥院区ICU现场查房。疫情期间,虹桥院区ICU正常运转,医护精心救治,全力保障重症和急诊患者的医疗安全。当天在ICU的40多位患者中,有不少是神经重症病人,周院士逐一仔细询问病史资料,并指导治疗方向。“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要充分体现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周院士在查房时对所有医护人员们说,“上海社会面清零之后,公共交通逐步恢复,患者会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给予患者最及时和最好的治疗。” 据悉,本周前来华山医院就诊、住院的患者明显增多,医院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充分利用“场所码”、“数字哨兵”等信息化手段,畅通就诊流程,做好患者服务。本周医院单日最高门诊量约4600人次,单日最高手术量80余台,互联网医院日均门诊量都在1000人次以上。随着各专科门诊、检查检验项目的全面开放,以及高难度四级手术的逐步开展,医院已经为疫情防控形势下全力保障百姓就医需求开足马力。 “我们血液科总院和东院的病房
  • 国际首创!已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这一技术让胶质瘤患者“重生”!
    献礼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诊1周年推进神经医学学科发展4月5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简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应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首创的全自动特定功能神经束成像技术辅助唤醒麻醉开颅,为一例累及左额语言区的胶质瘤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患者术前MR与术中肿瘤切除后MR对比,可见肿瘤全切患者为中年女性,因反复肢体抽搐,癫痫发作2年就医。检查时发现左侧额叶语言功能区附近胶质瘤,如果不进行手术切除,肿瘤会逐步扩大,侵犯周围的语言功能区及口唇运动区,最终会影响运动功能区,导致运动性失语和右侧口角歪斜及肢体瘫痪。术前患者通过设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影像扫描,技术团队辅助完成自动化语言功能神经传导束重建,并通过现有导航设备进行术中定位。术前可见背侧语言通路的弓状束与上纵束分别位于左额肿瘤的下方和后方,需要特别保护;术中,神经外科宋剑平、苏兴奋医生通过皮层电刺激,精确定位语言区,并与术前的自动化神经束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可见Broca(运
  • 生命抢救从未停歇,华山医院3台神经外科手术同期开展,患者已全部转危为安
    神经外科有很多急诊手术,这个特殊时期,很多患者将希望寄托在华山医院。疫情下的上海,医务人员为控制疫情日夜奋战,但生命抢救也从未停歇。18日下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负压手术室、医院手术中心内,3台神经外科手术几乎同时开展。脑血管,脑肿瘤,创伤重症三组专家“全副武装”,在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配合下,为封控区转运来的24岁小伙子,72岁孤寡老人和35岁的快递公司员工紧急开展手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至晚10点,手术均顺利结束,三位患者平安返回病房。在病房、线上焦急等候的家属,时刻关注进展的医院各部门医护人员放下了悬着的心,互道一声感谢和辛苦。18日凌晨,华山医院抗冠秘书处负责人、医务处处长王惠英接神经外科总院执行主任朱巍教授电话告知,经专家组评估,16日因左颞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创伤重症组吴雪海教授收治入华山神经外科、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39病区过渡病房的24岁年轻人小韦情况加重,意识状态GCS评分下降,CT提示脑疝风险,可能随时需要手术。这是一种颅高压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