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出血患者的术后个体化血压管理目标
    研究背景    脑出血急性期常见血压升高,且与血肿扩大、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有关。最新指南建议早期控制收缩压的目标值为<140mmHg,有助于改善功能预后。有证据提示目标收缩压<140mmHg安全而可行,但过度降低血压也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包括肾功能衰竭。现有的RCT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颅内血肿相对较小的脑出血患者。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血肿较大、接受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术后管理。目前血肿清除后患者的最佳血压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血肿周围连续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可以通过识别最低脑组织缺氧和脑代谢抑制的情况,以明确最佳的血压范围。研究方法本研究是观察性队列研究。前瞻性收集了2011至2018年间就诊于一家三级医疗中心NICU的51例非创伤性高级别脑出血患者。入选标准为:①CT或者MRI表现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②接受血肿清除手术;③接受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临床和影像分级、预后以及数据收集    初始疾病严重程度评分采用GCS、APACHE-II以及ICH评分。“高级别脑出血患者”定义为低GC
  • 在烟雾病患者中联合结构和弥散张量成像探索缺血损伤:疾病进展和大脑低灌注的关系
    Background研究背景     在成年烟雾病患者中,灰白质的微结构完整性降低,表明隐性缺血性损伤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机制。建立微结构的脑影像标记对于监测手术治疗后的认知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的作者确定了与晚期动脉闭塞,脑灌注不足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微结构损伤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01Objective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微结构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脑影像标记,用于监测烟雾病患者的认知预后。02Methods研究方法    作者使用结构MRI以及DTI检查了58例无明显脑部病变的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根据MRA和大脑后动脉(PCA)是否受累及,将每侧半球的动脉闭塞分为早期或晚期。用N-异丙基-p-[123I]-碘苯丙胺SPECT测量局部脑血流量(rCBF)。此外,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和连线测试(TMT)检验认知能力。对基于体素和感兴趣区域的分析进行分组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使用如下参数,如认知测验分数;灰质体积;联合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下额枕纤维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后的颅骨修补术并发症: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多数严重颅脑外伤(TBI)的患者,以及部分恶性卒中、恶性肿瘤或感染的患者,往往需要神经外科干预,去骨瓣减压术(DC)则是常见手段。而DC术后伴随着颅骨修补术。TBI患者与非TBI患者间存在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可能影响感染、无菌性骨瓣吸收(aBFR)或二次手术的相对风险。来自爱尔兰国家神经外科中心的研究团队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在线发表于Acta Neurochirurgica期刊,并将在2021年4月中旬举办的英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春会上演讲。   研 究 背 景   颅脑外伤(TBI)在世界上占有相当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英国,它是导致40岁以下人群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欧盟和美国,约占所有与伤害相关的死亡的37%和30.5%。严重的TBI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近期,一项大型的随机试验证明了去骨瓣减压术(DC)可以降低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死亡率。随着DC实施率的提高以及TBI生存率的提高,近来人们已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其后遗症和康复方面。颅骨修补术可恢复正常的颅骨形态,并为大脑提供潜在的
  • 一项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栓塞与常规治疗的倾向性调整比较分析
    引言: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变可常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但主要问题之一是CSDH经常复发。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然而,比较MMA栓塞和常规治疗(手术干预和保守治疗)的研究有限。来自美国凤凰城Joseph’s 医疗中心的Felipe C. Albuquerque 团队采用倾向性调整分析比较MMA栓塞和常规治疗cSDHs,结果发表在2021年2月的JOURNAL OF NEUROSURGERY杂志。文献地址: https://doi.org/10.3171/2020.9.JNS202781研究背景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与老年相关的重要疾病,预计在未来十年中将有超过60万的新病例发生。无症状的cSDH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有症状的病例常通过手术治疗(钻孔或开颅术)。然而,研究表明,超过80%的患者在接受最初的保守治疗后可能最终需要手术干预,此外,在初次手术后的2个月需接受再次治疗的风险约为10%,并发症发生率高
  • MRI征象预测小儿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的长期不良神经功能结局或死亡风险
    如何识别儿童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是否有死亡风险或伴随整体神经功能预后不良仍然是一个挑战。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检测TBI引起的多种脑部病变,但最具预测性的病变类型和部位仍有待确定。加拿大5家儿童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前瞻性招募了42名诊断TBI的危重患儿。对28个感兴趣区域的亚急性期磁共振成像(MRIs)所检测到的征象进行评估,包括脑出血、脑疝、脑水肿、中线移位、脑挫伤或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部位等。结果发现以下5个MRI变量为不良预后的稳定预测因子:小脑幕切迹疝、顶叶DAI、皮质下白质DAI、胼胝体后部DAI和前颞叶脑挫伤。研究发表在2021年3月31日的Journal of Neurotrauma上。DOI: 10.1089/neu.2020.751401研究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儿童和青少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这些损伤通常会导致终身后遗症,包括身体残疾、记忆问题和学习障碍。存活儿童的神经功能与后存在显著差异。在TBI后的早期阶段建立可靠的预后指标仍然是一个挑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