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或无凝血障碍患者腰椎穿刺与脊髓血肿的关系研究背景 腰椎穿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脊髓血肿可由腰椎穿刺引起,表现为严重背痛、神经根性放射痛、尿失禁和半身不遂。这种并发症发生的频率尚不清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一直是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凝血病患者中,这可能导致腰椎穿刺延迟或漏诊,从而延误甚至错误地诊断和治疗患者。针对腰椎穿刺术后脊髓血肿风险的研究很少,且仅限于小到中等样本量的选定患者群体(如儿童或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病例系列,因此需要大规模的基于登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澄清。利用全国性和基于人群的医疗登记,本研究旨在确定丹麦有和无凝血病患者腰椎穿刺术后发生脊髓血肿的风险。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至2019年10月30日)使用丹麦国家注册中心检查腰椎穿刺术后脊髓血肿的风险;(2)回顾所有凝血病患者(血小板<150×109/L,在丹麦
-
背景对于如何选择儿童钝性大脑血管损伤(blunt cerebrovascular injury, BCVI)的治疗手段,目前尚无普遍认可的方法,研究人员对该类损伤的预后也了解有限。01Objective研究目的比较多家儿童创伤中心对BCVI的处理办法,并观察不同处理办法的病情转归。02Methods研究方法使用4家具备教学医院资质的儿童创伤中心2003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BCVI病例,收集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03Results研究结果共645例进行了CTA检查,其中52例诊断出57处血管损伤(82% 为颈动脉来源,18%为椎动脉来源),大部分为I级(58%)及II级(23%)损伤。10例因有严重的颅内或腹腔内出血无法进行抗血栓治疗(antithrombotic therapy, ATT);剩余42例中,初始治疗分别是抗血小板药物(14例,33%)、抗凝药物(8例,19%)、介入治疗(3例,7%)、开放手术(1例,2%)及不治疗(16例,38%)。27例I级损伤中16例(59
-
https://doi.org/10.3171/2019.7.JNS191077颅内压(ICP)的生理学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历史。通过体外研究、动物模型、对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接受有创ICP监测的急性脑损伤患者的研究,我们对诸如颅内液输送和ICP动力学等关键组成部分的了解已大大增加。但是,由于对获取ICP数据所需的手段(即腰椎穿刺、脑室造口术或插入实质ICP传感器)的道德和技术/实践上的关注,从人群中长期测量ICP得来的证据很少。近年来,ICP可以通过植入后透过皮肤无线传输数据的实质遥测传感器进行测量,这为执行ICP的长期重复评估提供了独到的机会,而不存在与反复侵入性手术相关的风险。目前,该技术可用于指导患有脑积水和特发性颅内高压的小儿和成年患者的治疗以及临床ICP生理学研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涉及切除颅骨一大部分,以适应例如在颅脑外伤(TBI)或大脑中动脉(MCA)梗塞后发生严重脑水肿患者的脑容量。该手段通常可以挽救生命,但会使大脑暴露在大气压下,从而改变颅内血流动力学
-
引言:脑室外引流术(EVD)是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尽管该手术简单有效,但感染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为探究脑室外引流术后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Thomas Jefferson 大学的Pascal Jabbour博士进行了一项大型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相应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杂志。文献地址:https://doi.org/10.3171/2020.2.JNS192051研究背景Wernicke于1744年进行了首次有历史记录的脑室穿刺术。而在2个多世纪之后,脑室穿刺外引流仍然是神经外科中必不可少的操作,全美国每年约进行20,000例脑室外引流术。该操作可以在床头或手术室进行,并且适应症较广,包括急性脑积水,颅内压(ICP)监测,后颅窝手术和向脑室内鞘注抗生素。尽管它操作简单,术后的感染仍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因不同研究中方法学的差异,目前各研究报告的术后感染率从0到45%不等。尽管临床医生已使用多种方案来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的相关感染(VAI),但
-
研究背景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对患者意识水平的判断,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然而,它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开颅后的镇静和脑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研究方法 纳入和排除标准:患者根据以下纳入标准入组:原发性高血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基底节区脑出血和血肿清除。排除标准如下:(1)脑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2)合并慢性肝病、心脏病或心律失常,以及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3)合并严重凝血异常的患者;(4)合并恶性肿瘤或血液病的患者。设计和治疗过程:所有HICH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包括单孔钻孔钻孔、每天2次使用尿激酶冲洗血肿或通过小骨窗取出血肿。80例患者行前者手术,84例患者行后者手术。所有病人都进行全身麻醉。术后第1天和第2天进行例行颅脑CT检查。如果病人病情恶化,再次行头颅CT检查。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 ~ 3天根据患者病情取出。右美托咪定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1 mol /kg负荷剂量,然后维持0.3 ~ 0.6 mol /kg/h剂量。对照组患者先给予0.05 mg/kg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