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ID: 32933574DOI: 10.1186/s13054-020-03272-z𝛃-内酰胺抗生素是ICU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据文献报道只有40-60%危重症患者在使用𝛃-内酰胺类时治疗浓度达标。目前研究𝛃-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浓度达标情况和临床预后之间关系较少,Alan Abdulla教授等开展一项前瞻性EXPAT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的Critical Care上。背景 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报道ICU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占64-71%。为了正确防治危重症患者的严重感染,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用药剂量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有关抗生素剂量研究大多集中在非ICU人群。各种研究表明危重症情况下患者的病理生理发生变化,如液体容量改变、血清白蛋白变化、肾肝功能改变,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循环衰竭等,均会改变药代动力学(PK)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仅如此,重症患者异质性高,病人间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感染源和预后相差非常大。如果所有的病人都按照标准剂量使用
-
PMID: 32995159研究背景 既往研究提示,对心跳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的患者行头颅CT扫描,根据CT影像计算脑灰质白质比(gray-white-matter ratio, GWR) ,对昏迷状态和死亡率有一定提示作用。 研究方法 该研究针对2004-2016年间在中国台湾地区一家单一临床中心收治的18岁以上的非创伤性院外心跳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入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至少为20分钟。 入组患者的排除标准有: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未行头颅CT扫描的;合并颅内出血的;极高龄老年患者;合并脑肿瘤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等。测量入组患者双侧壳核、尾状核、内囊后肢、胼胝体、大脑内侧皮质、大脑内侧白质区域CT密度的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观察终点是患者是否出院和出
-
J Neurosurg. 2020 Sep 18;1-8.doi: 10.3171/2020.8.JNS201461.01研究背景JNS 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 BPIs)和个别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即使经过最佳的外科治疗,其预后也特别差,功能恢复有限。由于单纯手术治疗对康复的改善已趋于稳定,因此需要细胞和分子治疗方案来进一步改善预后。然而,只有真正理解创伤性神经损伤继发的神经和肌肉变性的过程,才能确定潜在的靶点和适当的干预时间。虽然动物模型已经部分阐明损伤后肌肉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MEP)退化的分子机制,但仍无法对人体相关情况提供精确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判断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时机。 这一领域的临床研究侧重于改进外科治疗,包括初级修复,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或神经导管重建以及神经移植。然而,这些努力只能部分恢复患肢的功能。目前对人类神经损伤和再生结果的理解仅仅基于临床观察,结果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患
-
PMID: 32494987DOI: 10.1007/s10143-020-01325-z脑积水常常是后颅窝肿瘤的首发表现,目前尚没有后颅窝肿瘤所致脑积水的外科治疗共识,来自意大利的Pasquale Anania教授等人对脑室外引流在后颅窝肿瘤的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发表在2020年6月的Neurosurg Rev杂志上。背景 脑积水常常是后颅窝肿瘤的首发表现,在小儿中占90%,成人中占21.4%。新发脑积水也是后颅窝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成人中占2.1%,小儿中占10-40%。在神经外科,目前尚没有后颅窝肿瘤所致脑积水的外科治疗共识。临床上,肿瘤切除前常常预防性行脑室外引流(EVD)管置入,甚至在那些还没有明确脑积水证据的患者行预防EVD,但目前文章有关此的证据尚不明确。肿瘤切除前治疗脑积水可能会降低术后并发症并改善其长期预后。但实际上持续脑积水的发生率在儿童中也只有10-40%,成人中只有5.7%。虽然术前放置EVD、内镜下三脑室造瘘(ETV)可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操作;但60-
-
导读Mayo的K.M. Bond教授等人对自发性低颅压的临床、影像表现进行了综述,结果发表在2020年8月的AJNR Am J Neuroradiol杂志上。doi: 10.3174/ajnr.A6637.Epub 2020 Jul 9.PMID: 32646948 临床上表现为直立位头痛综合症,能通过平卧缓解,又随着Valslva动作而加重者,需要考虑低脑脊液压力的可能。这种低压常常由脊柱脑脊液漏导致。这些漏口可能是医源性硬膜缺导致的,例如腰椎穿刺或者引流(继发性低颅压)。于此相对的,自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或脑脊液低容量,是由于自发性脑脊液漏所导致。SIH的年发病率估计为5/10万每年,女性占多数。发病机制通常认为是机械应力作用于硬脊膜潜在的薄弱部位而导致破裂。结缔组织病、骨赘、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憩室等均可增加硬膜撕裂的风险,导致脑脊液向硬膜外渗漏。脑脊液-静脉漏可导致脑脊液进入硬膜下间隙,而无硬膜撕裂。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