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组织氧分压探头的不同位置对脑出血患者数据解读分析的重要性
    对脑组织氧分压(brain tissue oxygen tension,PbtO2)为脑出血后脑组织病生理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重要信息。PbtO2探头位置整体信息目前被认为是有利于解读相关数据的,但具体PbtO2探头位置对ICH患者的重要意义目前仍然未知。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的纳入需要术后予以PbtO2探头监护的ICH患者对该问题实施了研究,研究得出结论在急性期,相对于正常健康脑组织,血肿损伤周围区域更容易出现脑组织缺氧(brain tissue hypoxia,BTH)。而恢复血肿损伤区域周围的BTH应该成为相关治疗的重点目标之一。基于PbtO2监测在不同位置的重要监护作用,整合PbtO2在不同位置的监护信息在ICH患者治疗中应该成为强制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的Neurocrit Care杂志上。PMID:32918157研究背景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神经重症监护手段有了很显著的发展,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仍然因其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被认为是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介入取栓术后的目标温度管理的临床实用性
    研究背景血管内治疗(EVT)大血管闭塞而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但是,尚不清楚在卒中后6小时内较大缺血面积的EVT是否获益。涉及大脑中动脉区域的特征性中风,也称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临床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70%。目前治疗这种致命性脑梗死的唯一策略是减压性半球切除术。然而,前期研究针对这一治疗策略仍然存在争议。对于具有快速梗塞面积增长的恶性特征的患者,可能会需要额外的神经保护,因为这些脑区域可能更容易受到血管内治疗再灌注损伤。最近的血管内治疗试验的成功代表了一种缺血-再灌注人类模型,使本研究能够基于临床前实验重新审视以前的神经保护策略。尽管在神经保护策略中尝试在急性中风治疗领域进行目标温度管理,但大多数随机试验未能证明目标温度管理与常规治疗相比的疗效。然而,在最近的再灌注后降温研究中,尽管基线阿尔伯塔省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SPECTS)低且病变体积> 80 ml,但仍有约45%的患者在3个月时显示了良好的预后(改良的Rankin Scale [mRS] <3)。
  • 长程脑电监测对比常规脑电监测在重症昏迷且近期无痫性发作患者的实用价值探讨
    来自瑞士的研究学者对重症成人患者进行了真实世界的实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了持续脑电监测和重复常规脑电监测对癫痫发作的检出效果及其对预后评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的JAMA Neurology上。研究背景在出现意识障碍的危重患者中,持续脑电监测(cEEG)能够提高癫痫发作的检出能力。但与重复进行常规脑电(rEEG)监测相比,耗时费力,而且持续脑电监测是否会影响预后也不确定。该项研究的研究目的即探讨与重复常规脑电监测相比,持续脑电监测是否与死亡率降低相关。研究方法研究学者于2017年至2018年进行了实用性多中心的成人持续脑电监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ERTA),试验周期为6个月。预后评估是由不参与脑电监护的独立评估员完成。研究在瑞士的4家三级医院(重症和中级监护病房)进行。根据评估员可随访的地区范围,研究学者招募了GCS评分为11或以下或完全反应能力评分为12或以下的重症成人患者,这些患者近期无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病史。患者的原发疾病包括颅脑损伤(例如脑外伤,心脏骤停,出血
  • 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提高脑灌注压能否改善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
    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提高脑灌注压是治疗严重颅脑创伤的重要措施,来自澳大利亚Trauma Service & National Trauma Research Institute的Mark C. Fitzgerald教授对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提高脑灌注压是否能改善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的 Injury上,https://doi.org/10.1016/j.injury.2020.07.054。01研究背景尽管采取了多种干预措施,但严重脑外伤导致的死亡率在过去的十年中没有发生变化。在此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通常是去甲肾上腺素)来达到目标血压和脑灌注压(CPP)一直是sTBI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有证据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会对sTBI患者产生有害的生理作用,尤其是在多发伤的情况下。在健康人群中观察到的这些不良反应包括终末器官灌注减少、组织缺氧(包括脑氧合减少)和组织愈合受损,对sTB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潜在的重要影响。因此,对sTBI患者使用去甲肾上
  • 非神经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对单纯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文献导读这项研究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院对2015-17年重型脑外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主要目的是探讨非神经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发表在Trauma杂志。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20;89: 405–410.DOI: 10.1097/TA.0000000000002771研究背景    脑外伤(TBI)是创伤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脑外伤患者中,除了最初的头部创伤外,多种病理因素往往与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在原发性脑损伤后,由于低血压和缺氧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通过激活危重TBI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而进一步加重。这种强化的炎症反应通常会变得失调,损害身体的其他器官系统。此外,TBI后强烈的交感神经放电以及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副作用常常导致非神经器官的进行性和连续性损伤,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非神经系统器官功能障碍(NNOD)在重型TBI患者中经常出现,即使没有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的常见病因,如内脏损伤或全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