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pletion of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Neurologic Outcome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清除肠道微生物可以减轻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障碍1.原文地址PMID: 32798452DOI: 10.1016/j.brainres.2020.1470562.研究背景 人体微生物组是生活在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的集合,是健康和疾病的一个关键因素。微生物-肠道-脑轴是肠道微生物群与中枢神经系统(CNS)之间的双向生化信号。颅脑创伤(TBI)导致肠道屏障破坏、微生物多样性随时间变化而消失、肠道内有益物种的消耗和致病性兼性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研究发现,在小鼠TBI模型中,无论在损伤前还是损伤后,消除肠道菌群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20年8月的Brain Research杂志上。3.研究方法(1)动物模型: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正常饮水或加入抗生素饮用水(清
-
脑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尚不知晓,而其中又以血压的控制最具争议。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多项有关脑出血后血压控制的研究,如INTERACT、ATACH等。本研究就是基于ATACH-2研究的相关数据,通过回顾性的事后分析,评价强效降压对于中重度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中重度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起病4.5小时以内将血压控制在110-139mmHg之内可有效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但是不能降低总体死亡率和致残率。研究结果发生在6月的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杂志上。PMID:325856681.研究背景ATACH-2研究发现对于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与常规降压方法(将血压控制在140-179mmHg之间)相比,将血压控制在110-139mmHg之间并不会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究其原因可能是纳入患者中,中重度的ICH患者比例偏多,这些患者的不良预后可能直接影响整体研究结果。因此,研究者对ATACH-2纳入的中重度ICH患
-
研究背景儿童导水管狭窄的治疗策略在1990年代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引入了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这一手术在单纯梗阻性脑积水中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炎症,比如脑出血或感染后脑积水的治疗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在新生儿的随机临床研究中,结果显示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失败率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1.45倍,因此,脑室腹腔分流术仍然是一线治疗方案。但是,分流手术对于梗阻性脑积水仍有一些特殊的并发症,如由于分流阀门的不同压力设置,导致大脑和小脑半球天幕分离,分流阀门障碍时出现中脑综合征或者或孤立性第四脑室。因此,在少数患者中,炎性病因可能会导致分流术或经典ETV无法完全解决的多次手术。通过在中脑导水管区域球囊插管并放置支架可以避免导水管狭窄,从而重建正常的脑脊液循环通路。通过在中脑导水管位置进行球囊插管并放置支架以避免再狭窄来重建正常的CSF通路。前期研究报道中,有近15项研究报道了经内镜导水管支架术的适应症和预后,重点关注了孤立性四脑室,但随访时间短,而且对经内镜导水管支架术对减少分流手术次数的影响未做进一
-
研究背景该研究团队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rtPA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治疗或两者兼而有之)后癫痫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研究方法研究者对主要数据库(MEDLINE,SCOPUS和Cochrane图书馆)中1995年至2019年10月28日之间发表的文章进行了回顾。主要终点指标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总体发病率和进行各种再灌注治疗后的癫痫发病率。研究者还计算了各个研究的卒中后早期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研究者得出了仅行溶栓治疗患者与溶栓相关的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极少数研究(<3篇)报道了机械性取栓后癫痫的发病率或溶栓联合取栓治疗后癫痫的发病率,因此无法计算出同取栓或溶栓桥接取栓的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共13753例卒中患者纳入了分析,其中592例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卒中后癫痫的总体发生率为5.9%(95%CI,4.2%–8.2%)。在接受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和溶栓桥接取栓的卒中患者中,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均为分别为6.1%(95%CI,3.6%–10.2%)
-
脑室外引流相关性脑室炎的诊断常常会遇到困难,目前尚未有单一的指标或诊断标准具有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来明确诊断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来自荷兰University of Amsterdam 的 Matthijs C. Brouwer对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原学指标在脑室外引流相关的脑室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2019年10月的Neurology上,doi:10.1212/WNL.000000000000855201—研究背景脑室外引流在治疗神经重症疾病中被广泛应用,在治疗脑积水,控制颅内压力,治疗颅内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脑室外引流相关的脑室炎是脑室外引流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既往报道的发病率在10%左右。根据美国IDSA指南的定义,脑室外引流相关的感染是指脑脊液培养1次或多次阳性,并且伴有脑脊液细胞数增多和或糖降低,且具有脑室炎和脑膜炎相关的临床表现。但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原学指标在脑室外引流相关的脑室炎中的诊断价值到底如何,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系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