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普通人群相比,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吸烟更为普遍:基于人口的横向研究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历史上,AVM被认为是先天性疾病。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吸烟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和公共卫生学院Anni Pohjola等对普通人群和AVM患者中吸烟情况进行对比,并将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的NEUROSURGERY杂志上。PMID: 32687572  DOI: 10.1093/neuros/nyaa281研究背景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历史上,AVM被认为是先天性疾病。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吸烟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尼古丁会促进血管壁血管形成,并维持局部慢性炎症和缺氧状态,这是内皮细胞活化和毛细血管萌芽所必需的,而内皮再生和毛细血管萌芽与血管畸形的发生有关。以上机制提示吸烟也可能在AVM形成和破裂过程中起作用。目前暂无关于大脑AVM患者吸烟率的相关研究。研究方法    通过2016年寄给AVM数据库中的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将其
  • 颅脑创伤与正常衰老导致脑室扩大之间相同的静脉机制
    颅脑创伤与正常衰老导致脑室扩大之间相同的静脉机制  Ref:PMID: 32372102   浅表和深静脉系统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时间分离,这在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中尤其明显,提示这可能是脑室扩大的机制。建立静脉引流与脑室扩大之间的关系将具有临床意义,并可为了解脑衰老的机制提供依据。研究背景最近,我们报道了大脑静脉引流模式的改变通常发生在正常的衰老过程和iNPH (Satow et al., 2017),基于我们的新血液追踪技术的发现,该技术使用内在脱氧血红蛋白波动作为虚拟示踪剂。这项技术可以广泛测量灌注时间,并覆静脉系统 (Amemiya等人,2013;Lv等,2013;Tong等,2017;Nishida等,2019)。我们先前观察到,在深静脉系统的主要区域(脑室周围区域),随着健康老化,相对的灌注时间偏移。这种静脉时移在iNPH中进一步明显,并在诊断性CSF引流试验中被逆转。这些发现提示出现浅表和深静脉系统之间的静脉时间分离病理性改变。iNPH病理有多种解释(Ringstad et a
  • 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的入院血压
    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有多种,高血压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否能够根据入院时的首次血压,以区分高血压性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的Mac Grory教授团队就此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6月的《J Neurol Sci》·      DOI: 10.1016/j.jns.2020.117000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和穿支动脉的微动脉瘤形成。然而,高血压在脑出血中的作用还混合着其它复杂的原因,可能与其它继发性因素并存。不管潜在病因如何,降血压是脑出血治疗在急性阶段和长期二级预防的基础之一,尽管降压强度仍存在争议。对一些潜在的继发性病因的识别可能会改变脑出血的处理方式,例如血管病变或隐匿性恶性肿瘤,而鉴别原发性脑出血病因对预后有益,如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目前尚不清楚患者入院时记录的初始血压是否能可靠地区分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脑出血。因此,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呼吸机参数设置及其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LAS VEGAS研究的事后分析
    01研究背景   近年来,外科手术患者越来越多地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典型的肺保护策略包括使用低潮气量(VT)和低平台压(Pplat),并给予适度的呼气末正压(PEEP),并在需要时使用补充肺复张(RM)。在这些设置中,与高PEEP相比,小潮气量似乎具有最大的保护作用。   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却很少使用肺保护性通气,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设置中位VT通常为 9 ml / kg(PBW)。目前几乎没有评估神经外科患者术中呼吸机设置对术后并发症(PPC)影响的相关研究。通常,在大多数术中保护性通气的研究中,神经外科患者都被排除在外。这可能是因为肺部保护策略可能会对脑血管生理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对“全麻外科手术期间的气道管理的局部评估研究”(LAS VEGAS)进行了事后分析,该研究专注于神经外科患者,包括接受脑或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该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在全身麻醉期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使用何种通气策略,及评估PPC的发生率和与PPC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类型,呼吸机参数,PPC风险)。
  • 去骨瓣减压术与外伤性脑损伤10年康复的良好生活质量有关
    序言       颅脑创伤后,去骨瓣减压术(DC)作为控制颅内压力、防止脑疝形成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外科行为已经得到了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认可,来自德国的Katrin Rauen团队对外伤性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术患者进行了10年随访,结果发表在2020年8月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DOI: 10.1097/CCM.0000000000004387背景目标颅脑创伤是儿童和年轻人的头号死亡原因,并在老年人中已越来越普遍。去骨瓣减压术可预防颅内高压,但并不能改善颅脑外伤后6个月的身体状况。然而,尚未对去骨瓣减压术是否长期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设计       一项横断面研究,评估了有无去骨瓣减压术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长达10年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人群:急性治疗期间没有接受(n=37)或接受过(n=98)去骨瓣减压术的创伤性颅脑外伤患者。2005~2015年连续入院的439名TBI患者。研究结果       所有在早期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创伤患者。与颅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