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urocrit Care: 血肿周围灌注和脑内出血结局是否相关?
    ━━━━━━━━━━━━━━━━━━━━“在急性颅内出血(ICH)病人中存在血肿周围低灌注,其对预后的影响仍不清楚。意大利IRCCS基金会的Andrea Morotti等人回顾性地收集单中心队列入院时接受CT灌注扫描(CTP)的一系列ICH病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2020年2月的Neurocrit care杂志上。”━━━━━━━━━━━━━━━━━━━━https://doi.org/10.1007/s12028-020-00929-z01研究背景   卒中相关死亡中有50%是因为脑出血,大多数幸存者留有严重的残疾。在急性时期,血肿周围区域减少的血流灌注被多次报道可能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但仍然缺乏其对预后重要性的综合研究。近期有报道一种已知的较差结局的预测因素,血肿扩张,与血肿周围低灌注有关。这个CT灌注扫描的研究检验如下假说:血肿周围低灌注与不良的结局是否相关?血肿生长(hematoma growth, HG)是否是这种联系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02                 
  • Journal of Neurotrauma -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血管反应性监测是否仍然可靠?
    Ref:J Neurotrauma. 2020 Feb 25.doi: 10.1089/neu.2019.6726.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DC)是预防和缓解脑肿胀的有效手段,而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血管的反应性是否受到影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Frederick A. Zeiler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发表在2020年2月的J Neurotrauma 杂志上。研究背景压力反应指数(压力反应指数(PRx)是由颅内压(ICP)血管源性慢波与平均动脉压(MAP)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的反应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常用指标。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脑血管反应性与成人中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密切相关。尽管CVR与TBI患者预后存在明显联系,但先前的一组回顾性分析表明去骨瓣减压术会影响压力反应指数PRx。本研究的目的是更详细地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PRx的影响以及ICP血管源性慢波与MAP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血管反应性指标和慢波关系的统计特性是否受到DC的影响,因为这些信息将使我们能够评估去骨瓣减压术后血管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驱动:病理生理学、监测和治疗干预
    摘要  中枢呼吸驱动,即控制呼吸的呼吸中枢的活动,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生理变量,它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和临床预后。自主呼吸可以为这些患者提供多种生理益处,包括减少镇静剂量,保持膈肌活动和改善心血管功能。但是,即使在没有机械通气的情况下,由于高呼吸驱动力而导致的过度呼吸努力也可能导致患者自发性肺损伤(P-SILI)。   在本综述中,我们专注于ARDS患者控制呼吸驱动的生理和临床意义。总结了中枢呼吸驱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及其在健康和ARDS患者中的作用机制。我们还描述了可用的床旁进行驱动评估方法的潜力和陷阱,并探讨了经典的和更“未来主义”的干预措施来控制ARDS患者的呼吸驱动。文献地址: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606–618呼吸驱动的决定因素01健康受试者     呼吸是由位于脑干中的神经元群的节律性放电产生的,该节律性放电产生指向呼吸肌的神经信号,以产生吸气作用和潮式呼吸。在人类中,呼吸中枢的兴奋需要来自两个来源的补充兴奋性输入:化学感
  • 重症患者少尿的临床意义 ——一项大型观察性数据库的分析
    危重症患者少尿甚至无尿多见,约1/4的患者入ICU时存在少尿,但关于其临床相关性和对预后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尿量减少可以是一种生理反应性改变、组织灌注不足或肾功能不全等原因。目前,尿量被广泛用于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分期的标准之一。临床上,少尿的重要性可能取决于其持续时间。为了解少尿对一般ICU患者结局的影响,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的Vincent JL教授回顾了大型国际重症监护(ICON)数据库,以评估少尿的发生及其与RRT的相关性和死亡率,结论发布在2020年4月的Critical Care。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3054-020-02858-x研究背景尿量被广泛用作急性肾衰竭诊断和分期的标准之一,但是很少有专门研究评估少尿作为普通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急性肾衰竭或预后的标志作用。因此,我们使用大型跨国数据库评估了危重患者少尿的发生率(定义为尿量<0.5ml/kg/h)及其与肾脏替代治疗(RRT)和结果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国际观察性研究。纳入所
  • Neurocritical Care:尽早开始口服降压药可以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序言    尼卡地平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用的静脉降压药物,但成本较高。本研究California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着手研究尽早口服降压药是否可以在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情况下降低住院成本。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4月的Neurocritical Care杂志上。文献地址:DOI:10.1007/s12028-020-00951-101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自发性脑出血(ICH)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血肿扩大、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LOS)较长、更高住院费用的独立预测因子。静脉使用尼卡地平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将收缩压(SBP)快速降低至140 mmHg以下。但静脉使用尼卡地平通常需要在ICU中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而且成本高昂,是神经ICU中使用的最昂贵的药物之一。此外,先前研究表明,伴耐药性高血压的ICH患者需要更多的医疗干预措施和更长的LOS。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尽早开始口服降压药可以减少静脉尼卡地平使用量、降低ICU 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