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重症监护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远程医疗快速发展。5G技术的应用很好的保障了高效的远程医疗。来自美国的Sanjay Subramanian教授团队就远程重症监护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发表在2020年4月CCM杂志。链接:10.1097/CCM.00000000000041902014年,重症医学会远程ICU委员会发表了一篇有关ICU远程医疗状况的文章,如今,远程ICU监护的定义更为明确。临床医生以之前未曾考虑过的方式使用远程ICU技术和服务。鉴于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作者提供了评论的更新。 数据来源和研究选择:我们在PubMed和OVID上搜索了2010~2018年间发表的与远程重症监护重大发展相关的同行评议文献,包括其普及率、功能、活动和技术。搜索词包括电子ICU、远程ICU、重症监护远程医疗和ICU远程医疗,并带有与每部分相关的适当描述。此外,考虑到与讨论的相关性,还包括了重症医学会的调查信息,并据此进行了引用。 数据提取和数据综合:远程重症监护在多个领域得到发展,包括组织结构、技术
  • Neurocritical Care:神经重症患者急性脑水肿的管理指南
    神经重症患者急性脑水肿的管理指南     2017年神经重症监护学会招募神经重症监护、护理和药学专家并成立小组,基于PICO格式提出了涉及各种神经系统损伤的脑水肿处理的16种临床问题,最终由重症医学会、美国神经病学会和美国神经科学护理协会审查并批准了该指南。相关文献发表在2020年3月的Neurocritical Care杂志上。文献地址:https://doi.org/10.1007/s12028-020-00959-701SAH患者急性脑水肿的处理推荐Q1:在SAH患者中,与基于症状的间歇性推注高渗盐溶液治疗相比,将血钠控制在目标值的治疗措施是否改善ICP /脑水肿效果更佳?Q2:在SAH患者中,与基于症状的间歇性推注高渗盐溶液治疗相比,将血钠控制在目标值的治疗措施是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效果更佳?Recommendation 1:       对于SAH患者,我们建议使用基于症状的高渗盐溶液静脉推注给药,而不是以钠值为目标管理ICP或脑水肿(有条件推荐,极低质量证据)。Ratio
  • Intensive Care Med: 重症患者常规下肢深静脉B超筛查血栓形成同无筛查的预后对比研究
    来自沙特的研究学者Yassen M. Arabi进行了PREVENT临床试验的扩展试验,探讨了重症患者常规下肢深静脉B超筛查血栓形成同无筛查患者的预后对比,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2月的Intensive CareMed杂志上。https://doi.org/10.1007/s00134-019-05899-1研究背景该研究纳入了术后或临床上的重症患者,探讨一周两次的B超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无筛查患者90天后全因死亡率的预后差异。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的PREVENT研究试验的扩展研究。PREVENT临床试验主要探讨了药物联合气动加压泵同单纯药物治疗用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无额外受益。常规下肢深静脉B超筛查组纳入了PREVENT试验中的患者,无定期筛查组纳入了其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无定期B超筛查的患者中,临床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疑似患者可进一步行B超检查。研究者采用了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首要终点指标为筛查同无筛查患者9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和插管部位的关系
    来自法国Bichat-Claude Bernard University Hospital的 Jean-François Timsit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和插管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2月的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DOI: 10.1097/CCM.000000000000427001—研究背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经验性治疗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和当地医疗机构病原学的流行病学情况,但目前很少将置管的部位考虑在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要常规覆盖阳性菌,特定情况下需要覆盖阴性菌。不同部位插管导致的感染,致病菌是否不同,经验性治疗是否需要考虑插管部位,既往很少研究涉及这些问题,本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02—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主要纳入2006至2014年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动脉置管超过48小时的患者。插管部位分为股部和非股部(femoral vs nonfemoral)。
  • Lancet-不同年龄癫痫持续状态二线药物选择:ESETT的扩展研究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的Robert Silbergleit等进行一项RCT研究-ESETT,探讨左乙拉西坦、磷苯妥英和丙戊酸钠3种抗癫痫药对苯二氮卓类药物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ESETT中不同年龄层患者的治疗反应,结果发表在2020.3的Lancet杂志。【Chamberiain JM et al. Lancet. 2020. doi: 10.1016/s0140-6736(20)30611-5】研究背景癫痫持续状态(SE)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之一,目前一线治疗为苯二氮卓类药物。ESETT(Established Status Epilepticus Treatment Trial)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探讨左乙拉西坦、磷苯妥英和丙戊酸钠3种抗癫痫药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癫痫持续状态在儿童和成人中具有类似的病理生理机制,但由于潜在的病因不同及药理作用不同,儿童和成人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可能不同